自甘墮落新聞界歸邊 吞糖衣毒藥

自甘墮落
新聞界歸邊 吞糖衣毒藥

中聯辦背後發功,特區政府着迹地干預,令香港的言論及新聞自由空間,在回歸15年間不斷縮窄。最可惜是部份新聞機構,甘心歸邊「自閹」。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舉例,傳媒在政治考慮及受到疏通下,「新聞工作者對遞補機制呢啲大是大非問題,都唔能夠表達基本訴求,係失職。」

回歸前曾放寬新聞法規

97回歸前,港督彭定康放寬了一些限制新聞的法規,包括研究訂立《資訊自由法》,示威也毋須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前特首董建華在首屆任期內,初期新聞自由還算好,但03年7.1大遊行後,卻改變了政府對傳媒的心態。杜耀明指,「執政者錯以為係公關做得唔好,提高向傳媒解畫,疏通傳媒。」現任特首曾蔭權擺放最多時間做政治化妝,如高鐵事件,「以前出咗先講,家臨門一腳就講,等你出唔切。」
政府看重的政治化妝師,對新聞機構損害也大,有報館高層邀請高官到報社講解政策,「記者冇資源諗清楚,好易被說服。」有高官通過與傳媒老闆或高層的友好關係,以提供更多內幕消息作「糖衣毒藥」,「表面係啟蒙,令你變咗更加矇。」
電子傳媒同樣不能倖免。杜耀明指電子傳媒在處理政治敏感議題上,遠較回歸前小心,收費頻道在考慮受眾因素後,較免費頻道來得進取;六四、7.1及李旺陽事件,免費電視台均避免做頭條,「近期只有批評曾蔭權係開綠燈。」

杜耀明

官媒代替傳媒採訪日多

回歸後,高官以「消息人士」躲在鏡頭後放料,新聞處以「官媒」代替傳媒採訪的事例越來越多;政府的數字顯示,2010年舉行了44次閉門吹風會、2011年有33次。前線記者還要警惕官方新聞材料內的陷阱,如將副局加薪14.3%說成8.1%,「講事實一部份,係公關做嘅嘢,記者係要事實嘅全部。」
《蘋果》記者

七一為乜上街?請到蘋果日報facebookfanpage投票吧:
http://www.facebook.com/questions/1015107159758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