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主權回歸中國15年,有一道牆,港人永遠闖不過去。
97回歸前夕,一夜豪雨,像洗濯一段英治歷史;7.1黎明之時,維港是灰灰白白的風雨飄搖,像為中國主權事先清場。
香港人習慣用智慧在不確定中成長。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以後,巿民倒反感覺生活在前途不明之中。89年六四事件以後,香港人學會堅定地為自己相信的價值與真理走出來。這條路,不能回頭。近幾年,六四的燭光越來越密,越來越多。一代人成熟了,還有年輕一代接替,黑暗中,年年光亮。
習慣靠自己
英國人當年軍樂步操告別金鐘添馬艦英軍總部,迴盪山下,是震天鼓聲與軍威。15年後,同一地點,變成香港政府總部。現在香港上空飛行盤旋的,已是中國解放軍軍用直升機。攝影師最近看見,兩部軍用直升機,從西環幾次來回飛行至灣仔會議展覽中心。會展新翼,是回歸慶典的歷史地點。
一個權力轉移到另一個權力,內地人在香港,角色與形象跟97以前很不同。自由行今天在廣東道LV總店買手袋,豪氣萬千;富貴醫院裏大部份初生嬰兒的父母都說普通話。生活上,習慣靠自己的香港人,早就悟出,變幻原是永恆。內地人買下九龍天價豪宅,為了招呼同鄉來港購物,不介意打造超級劏房。原居粉嶺居屋的鐵路維修工人,因為失業及投資失利,只能死守大角嘴工廈數十呎小劏房。新的財富,不知道大部份香港人能沾上幾許;只知舊有黑工藏身的工廈,卻成了不少本地人的落難居所。
有些內地新中產分子說,香港人現在港島與巿區豪宅都不買了,要住邊陲地方。其實,不少香港人感覺最有價值的,是公平與分享。香港巿民不是極富,卻從來總有餘錢捐輸給有需要的人,不惜天涯海角;明知沒有主權的籌碼,卻總有餘力爭取心中理想的體制、民主與自由。這一點,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如何站在巿民一邊,要看他的智慧與能力。
大膽往前走
內地旅客喜歡站在環球貿易廣場天際100香港觀景台俯瞰收窄了的維港海景;走上街表達的香港人,心裏有遠景,不接受收窄於無形之間的示威自由。6月10日巿民為李旺陽「被自殺」事件到中聯辦請願,警察是一樣的築起人牆,那是回歸以來,永遠超越不了的界線。要在中聯辦正門放一枝素白菊花,為何那麼難?
在facebook流行全世界以前,2003年50萬人上街證明,回歸前後,香港人早就鍛煉了走出來表達的意志,溶在血液,不需單靠網上動員。每一次示威,香港人都大膽往前走,有時擔起殖民時代的香港旗,不過是借過去表達對現在的不滿。
因為有一道牆,香港人永遠不模糊,永遠不被模糊。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