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看了我21號的文章《墓友》後,寫電郵告訴我,親戚為順德人,早年打住家工,在生時與兩位梳起唔嫁的朋友一起在大鵬灣買下墓地,並存起一筆現金,供拜山人士開支。這筆錢,除支付春秋二祭的交通費用外,還包括每次拜祭後的餐飲消費及利是一封。
把自己的身後事安排得如此妥貼,早年事業女性的能幹練達、為人處世之面面俱圓可見一斑。梳起不嫁,不一定是嫁不出,實在是一個人已經完全有能力解決人生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男人成了非必需品。
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她們對春秋二祭,對拜山掃墓這件事的執着。在生時,所有的問題都獨立完成了,包括購買「姑婆墓」及為自己尋找「墓友」。但死後拜祭,卻不是自己可以為自己做的。沒有人送終,沒有人拜祭,這個,是單身人士最終極的憂慮,再能幹的女人亦無法免俗。所以,只好「利誘」了。
古人說,「幸福女人死夫前」,一個女人的終身幸福是嫁一個愛她的男人,兩個人風雨同路,相攜相伴。更大的幸福是死在他前面,死別的悲痛、暮年的淒清、思念的痛苦、無邊無涯的絕望……都與她無關了。而且,有愛她的人料理她的身後事,去她墓前灑淚,對她訴說別後的思念。這樣的人生,堪稱完美。
這個,會成為現代女人恨嫁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