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醫手記:行醫不如育醫 - 盧寵茂

鐵醫手記:行醫不如育醫 - 盧寵茂

港大深圳醫院的消息加上上期手記〈深圳瑪麗醫院〉「出街」之後,鐵醫接獲不少查詢:醫院病人問鐵醫是否會離開瑪麗,門診病人問下次覆診是否需要到深圳醫院,就連在英國念書、正在應付大考的女兒也致電問鐵醫是否在深圳開醫院、是否要搬家。鐵醫在此鄭重聲明,新醫院的工作不是鐵醫的另一份工,而是鐵醫在港大工作的一部份;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但絕不會令鐵醫離開港大或瑪麗。更重要的是,新醫院不會爭奪港大或瑪麗的人才;相反,它會為這兩所機構增添專才。
內地龐大的醫療市場的確吸引不少香港的醫護人員北上發展,導致人才流失。然而,港大的教授和醫生到新醫院做管理和培訓的工作,有別於個別醫生北上開業,因為這不是個人事業,而是港大醫學院的拓展工程,最終只會壯大醫學院。正如上一篇手記所言,透過新醫院出資,港大醫學院可以晉升舊員,從而挽留優秀員工;也可增聘新員,以招攬外地甚至已流失到私院的人才。就以外科學系首先提出的模式為例,新醫院的人力資源會注入外科學系,學系會因而增加多個高級臨床職位(顧問醫生或教授),從而得到擴展。這些新增的人員為港大深圳醫院提供管理及培訓之餘,也可在瑪麗醫院提供臨床服務及在醫學院從事研究工作。這對於近年資源緊絀的醫學院,實在是久旱逢甘露。而新醫院先進的設備和大量的病例,也為教學和科研建立一個新天地,同時可以舒緩瑪麗設備落伍不足以及漫長重建工程所帶來的限制。
鐵醫自覺在新醫院當外科部主管,其實與到國內外交流無異,同樣是出於發展醫學的使命;也同樣是沒有薪酬,甚至要犧牲與家人相聚的時間。但鐵醫相信,作為港大醫學院的教授,為香港以至中國醫療的發展,育醫比行醫更為重要。假如鐵醫一雙手可以做一百個手術,透過教學、訓練與交流培育出百個鐵醫,就可以成就一萬個手術!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
盧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