賬目不一致 拒詳細交代創益或再掀民企爆煲潮

賬目不一致 拒詳細交代
創益或再掀民企爆煲潮

【本報訊】上市不足兩年的半新股創益太陽能(2468),上周五「自爆」財務紀錄中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公司發言人向本報稱,「董事局已知悉問題嚴重性」,並已展開調查。民企壞消息不絕於耳,難免令人擔心會否引發新一輪民企「爆煲」潮。 記者:陳韻妍

本報就創益「自爆」財務問題一事向該公司查詢,創益發言人回應稱,「董事局發現(問題)嚴重性,已在內地及香港各自聘任一家獨立律師行調查」,並強調「公司業務一直正常運作,Office(辦公室)、廠房正常」。被問及財務紀錄中哪方面不一致,他指事件已「牽涉到呢個程度」,「暫時未有呢方面訊息」。

「與港交所保持溝通」

對於公司何時復牌,他稱,「目前正徵詢法律顧問意見,並與港交所保持溝通」,又指事件發生後,公司只是停牌,沒有與任何機構投資者洽談,因「停牌對各方都是最公平」。
創益於2010年10月上市,當時新股熾熱,以超購493倍的「佳績」上市,惟首日掛牌虎頭蛇尾,僅升12.67%。自此創益便如「熄燈」般,業績跟從太陽能行業經營環境每況愈下,截至去年12月底止中期蝕5.97億元人民幣,上月再預警今年首六個月再「見紅」;股價亦由高峯時5.96元滑落至停牌前0.63元,上市迄今潛水86%。
除業績欠佳,創益董事及高層不繼更迭,先有獨立非執行董事卓家福去年10月辭任,及後首席財務官朱賀華請辭,並由陳永忠補上;今年3月上任僅四個月的聯席執行總裁李黑虎又「跳船」,實在耐人尋味。

憑多個指標自查公司

雖然創益上市已逾年半,但有跟進公司的大行不多,曾為創益發表報告的投行或券商,幾乎全是「護航」創益上市的公司,如保薦人摩根大通、安排行工銀國際等。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指出,創益「自爆」賬目有問題後,市場難免擔心會否再有企業「爆煲」,特別是民企,他建議投資者可憑數個指標去偵查一家公司是否有問題,包括公司過往核數報告、其槓桿比率或負債比率、應收賬款及存貨周轉天數。
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副總裁郭家耀認為,現時很難評估會否再現「爆煲」潮,但自去年民企風波發生後,核數師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審核更嚴格,3月時很多公司都因要提交更多資料而需要延遲公佈全年業績,6月年結的公司數量相對較少,如果核數師要這批公司提交更多資料審核,他不會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