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回歸紀念日在即,又到憧憬阿爺送禮之時,以往開放內地旅客自由行,成為股市靈丹妙藥,零售股炒至飛天,股民贏到開巷。不過,候任特首講明未必再加大自由行力度,零售股光環今年恐消失。今期「投資導航」回顧中央過往送禮歷史之餘,更會羅列出預期的禮物清單,當中包括人民幣國債及港股ETF等,從而挑出受惠股份,務求令大家能夠即買即中獎!
零售股神話難再現
香港03年經歷沙士一役後百業蕭條,中央當年在疫後送出的大禮──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成為轉捩點,當中最受惠行業莫過於因實施自由行而火速復蘇的旅遊業,零售股更因而錄得爆炸性升幅,催化作用甚至延續至今年初,歷時超過八年。
自由行恐封頂
2003年7月28日,內地遊客來港自由行的措施首次推行,旋即成為行業定海神針,受惠股全線爆升,化妝品股如莎莎(178)、卓悅(653),以及珠寶鐘錶股如周生生(116)、六福(590)及東方表行(398)等,即日齊齊飆高一成,部份一周內更狂升三成,化妝股至年底更勁漲逾一倍,威力驚人。但值得留意是,自由行自開通後至07年1月,共九次將計劃擴大至49個城市,但對受惠股的影響力已不如03年大。
再者,近年中港矛盾漸深,有指候任特首梁振英本月初曾表示,除非經濟大幅下滑,否則不會再擴大自由行城市,相信有關措施不在是次七一的禮物清單,零售股要借中央扭頹勢的機會渺茫。
銀行股靜待好消息
於03年CEPA簽署後,本港銀行已可受惠放寬進軍內地市場安排,而當年7月港府宣佈中央同意香港銀行可經營人民幣業務,銀行股猶如注入強心針。獲委任為清算行的中銀(2388),03年下半年勁升86%,銳意發展內地業務的東亞(023)和永亨(302)升幅亦分別達到55%和61%。
人幣結算試點擴
為配合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04年起,中央逐步擴大本港銀行的人民幣業務範圍。最初主要涵蓋個人銀行業務,包括存款、兌換、滙款與信用卡等。由07年起,內地金融機構陸續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值得留意的是,中央借七一回歸時機宣佈人民幣業務利好消息已有往績。09年6月29日,人行和金管局簽署協定,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成為本港人民幣業務的另一突破,最受惠的中銀其後一個月內股價大升21.5%。
事隔一年後,中央又在2010年7月將試點擴大,令內地20個省市的企業與全球各地的貿易,可選擇用人民幣結算。
中銀在其後一個月內,股價亦升11.5%。
券商股升勢恐短癮
歐債風雨飄搖,市況動盪,適逢回歸15周年在即,發改委於本月中暗示,國家主席胡錦濤於七一訪港期間會推出挺港措施,內地更傳港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將於本周五(29日)拍板推出,資金聞風喪炒券商股,至今(6月21日)累升逾一成。不過,論穩陣兼落後,中銀香港(2388)屬不二之選。
中央致力將本港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利好政策料陸續有來。日前財政部第四度來港發人民幣債券,規模達230億元人民幣,市傳將於下月20日首度於港交所(388)掛牌,為人民幣國際化再踏出重要一步。另外,人民幣兌換上限亦傳由2萬元增至8萬元,有助擴大本地人民幣資金池,並實現雙向滙款,人民幣資本賬進一步開放。
宜低吸 勿高追
中銀香港在一眾本地銀行股中,擁有最多人民幣存款,並為離岸人民幣獨家結算行,將最為受益。相反,根據經驗,就算有國策支持,券商股升勢往往曇花一現,投資者只宜低吸,高追有風險。
近七年七月 港股全報捷
7月為本港回歸紀念月,港股普遍以升市贈興。本報統計過去7月恒生指數表現,近7年皆以升市收場,近十年計則錄得八升二跌,兩次跌市在02和04年,分別下跌3.12%和0.39%。
升市勢頭明顯較強,其中四年的7月錄得逾5%升幅,升幅最厲害算是09年,港股在經歷08年金融海嘯後,於09年初低見11000點水平,其後在3月開始大反彈,7月正處於升市高峯,全月勁升2194點或11.9%,恒指當時更重越20000點大關。
紀念日前大市多波動
另一方面,回歸紀念日前一周的股市,以近六年計,錄得三升三跌,炒中央送禮行情未必年年有用,不過表現卻明顯較波動,升跌幅往往高達3%至4%,以去年為例,恒指由6月23日的21759點,升至6月30日的22398點,短短五日勁升2.9%;相反,2010年同期卻錄得跌幅近4%。
《專家點睇中央送禮》
中銀料受惠
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
覺得有機會是港股ETF,相信受惠的主要是內地證券股,例如海通證券(6837)及中信証券(6030);亦有機會提高人民幣兌換額度,將會帶動人民幣業務增長,相信中銀香港(2388)可以從中受惠。
有利證券股
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副總裁郭家耀:
預期將會開放更多渠道予內地投資者買賣港股,中資背景的本地證券股有利。另外,貿易融資及兌換上限或提高,人民幣資金量將會增加,如果同時開放前海予本地銀行做貸款業務,對銀行業有頗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