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周記:量度風險 三大原則 - 劉兆昌

老樓周記:量度風險 三大原則 - 劉兆昌

收到一大堆網友查詢問及現時是否入市時候,有人想換樓,有人未上車想上車,亦有早年買入欲高位沽貨者。三類人士分別因樓市而受惠或受害。受惠者當然身家上漲,受害者無力入市。但同樣有一個共通點,擔心樓市快見頂。老樓認為,估頂相當纏擾,又擔心高價入市難、又顧忌高位接火棒,這點首先問自己兩件事。

置業者切忌過勇

首先本身置業是自用抑或投資。假如是用家的話,評估即時的自用需要,在計算財務能力在許可範圍下,何時入市都不是問題。樓市當然有升有跌,還需看本身的供款能力,假如供款只佔去月入五成或以下,當進行壓力測試下仍然可以負擔,選擇合乎購買能力的物業也無妨;換轉來說,沒有首期或供款能力不足,想多無謂,建議還是勤力工作賺錢、儲錢,當有能力時才考慮。
至於拿作收租,入市資金較為充裕,在選擇物業時或許有更多選擇,在合乎本身財務能力後,宜向銀行了解按揭資料,由於銀行過去一年多對投資人士的背景資產審查較為嚴緊,若過度借貸和超出能力範圍,隨時收緊按揭承數或不借出貸款,所以在作出置業決定前,也需要審視財務狀況,更不應抱先買後估價的動作,缺乏防守能力的彈性,可能代價將會付出更多。
另外,若是在職人士也要評估本身工作崗位是否穩定、工資增長和工作前景,因按揭長達20年,若需向銀行申請按揭,一份穩定工作在買樓時加倍安心。
除此之外,假如突然失去工作,本身儲備能否支持未來一至兩年的支出,老樓聽聞有不少過勇的置業者,買樓後儲蓄耗盡,若果財政有困難時,自然陷入進退兩難之局,由於銀行按揭一旦斷供,物業有被銀行沒收的機會。還是鋪好後路上算。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