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 嚐竹

清凉 嚐竹

端午節,家家戶戶皆吃糉,看龍舟,念屈原。原來糉的原身是由竹筒盛載,後來才改用竹葉包裹。端午節除了吃糉紀念屈原,還會吃五色粥、黃鱔、喝黃酒,既能清熱,又有驅邪免病之意。今個端午節,一於來嚐竹詠竹,先吃一道補血強身的竹筒黃鱔血飯,再喝一杯凉透心的竹尖水,果然夠清熱!

記者:陳芷慧
攝影:劉永發、譚盈傑

吳永皓

現任紅廚及富嘉紅廚總廚,於富嘉紅廚教室辦烹飪班,教授廚藝外,亦細數典故,絕無悶場。

怪師傅

入行超過30年,於03年開辦怪師傅烹飪工作坊,教授中式點心及小菜。07年獲全國認可中式高級麪點技師證書。

竹筒糉 消暑除病

現代端午節,大家只講屈原的忠貞,原來端午節紀念屈原的說法,始於隋唐。然而,在更早之前,中國人一直有過端午的習俗。古人一向視農曆五月為「惡月」,五月五日則是「惡月惡日」,正是春末夏初之際,陽氣上升,陰氣衰落,天時物象會出現新陳代謝的變化。除了易有災難病瘟外,人體亦會重火氣或重濕。自漢代以來,他們會用青紅黃白黑五色(代表陰陽五行)彩絲纏足腕或臂上,以除病瘟、驅邪避災。
至於端午節吃糉,除了投江餵魚,紀念屈原的說法外,在漢代《風俗通義》就有提及,糉(古稱角黍),當時以蘆葦葉、竹葉等包裹着粘米,用灰汁煮熟後作凉食,人們忙於芒種幹活回家,吃清凉的糉有消暑之效。糉其實原用竹筒盛米煮成筒糉,後改用竹葉,及至東漢解體之後,在亂世之國,每每讓人想起忠貞的愛國先賢,有謂「未曾出土先有節,待到凌空尚虛心。」竹,中通外直,寧折不彎,正好用來比喻忠貞愛國的君子——屈原。

竹筒 潤肺凉血

竹性寒,主治清熱消渴,利水的作用,特別適合端午節食用。竹筒內有竹瀝(竹內經火炙後的竹汁)、竹茹(竹二青)等成份,兩者同樣具化痰止咳功效。而雲南小數民族喜以盛酒或茶,除使酒更醇正,亦有清熱解毒、潤肺益氣、化痰凉血的功效。

篔簹竹筒

《竹譜》中提及「篔簹(音:勻當)竹最大」,篔簹是一種皮薄節長竿高的竹,宜用來做燉盅。

新鮮竹筒

未經加工打磨,竹香較乾的更清新。新鮮竹筒用前毋須浸水,否則竹筒會變形,煮食前紮實便可。

(怪師傅烹飪工作坊有售,約$15-$30/個,查詢:23930622)

長竹筒

長形竹筒多來自毛竹,經加工打磨後作器皿,勝在密實存氣耐用。

(德昌森記有售,約$10-$40,查詢:25404386)

竹筒黃鱔血飯

竹筒黃鱔血飯
傳統端午節有吃「五黃」一說,即是黃魚、黃瓜、黃鱔、黃酒、鹹蛋黃,用以清熱驅邪擋災。而黃鱔血飯更有潤燥補血的作用,加以竹筒的製法,令味道提升另一層次。

材料

黃鱔1條、米100克、水100毫升、薑絲/燒酒各1茶匙

做法

1.竹筒放入米和水,加蓋,以大火隔水蒸半小時,取出。

2.黃鱔淋熱水,略汆水後,刮去潺,稍冲凍水,切去頭,放血於竹筒飯上。

3.黃鱔一開二剪開,切件,放於飯上,再放上薑絲,淋上燒酒,再以大火隔水蒸15分鐘,完成。

1

2

3

貼士:

黃鱔略汆水即可,若把牠弄死,則難以放血。

竹筒蝦油燜笋

客家菜及上海菜都有蝦油燜笋這道菜式,將蝦頭的膏油香逼出,加入鮮味的蝦子來燜笋,爽嫩清甜的笋吸盡蝦的鮮味,味道更上一層樓。

材料

笋600克、大蝦3隻、雞湯150毫升、蝦子半茶匙、醬油1茶匙

做法

1.笋去衣,切片,汆水去潺。

2.蝦切出頭,備用;蝦身去殼花,先汆水。

3.開大火,燒熱鑊下油,下蝦頭煎香,加雞湯略煮,盛起蝦頭。

4.原鑊下蝦子、醬油,笋和蝦球回鑊,拌煮至收乾水份,盛起放入竹筒中,以大火蒸約10分鐘,完成。

1

3

4

泰式竹筒燒烏頭

泰國傳統都愛以竹筒來燒魚,使材料全部吸收竹香,魚亦不會燒乾,魚汁極鮮。

材料

烏頭魚1條、青檸(切片)半個、指天椒6隻、香茅/芫荽頭各2根、清水少許

做法

1.烏頭魚洗淨,備用。

2.竹筒底加少許清水,放入烏頭、鋪上青檸、指天椒、香茅、芫荽頭,加上竹蓋。

3.將竹筒放在燒爐上,以細火燒30分鐘,其間須不時轉動竹筒,令受熱更平均。

2

3

貼士:

乾竹筒燒前須浸水兩小時,放入魚前宜加少許清水,除避免竹筒爆裂,亦能保持材料的水份。

竹筒燉鵪鶉

蘇州傳統有竹筒燉雞,吳師傅將其改用鵪鶉,加上桂圓和杞子,令湯極為清甜,最適合夏天飲用。

材料

鵪鶉1隻、桂圓肉10粒、杞子20克、燒酒1湯匙、水/糖各適量

做法

1.鵪鶉先放入竹筒,放入桂圓肉、杞子、燒酒,加水至八成滿,加蓋。

2.將竹筒隔水燉2小時,取出,加糖,完成。

1

2

竹葉 清熱解暑

中國人常以曬乾的箬(音:若)竹葉來煎水、煲粥,它甘淡性寒,主要用來清熱除煩、解暑、通利小便。另外,吳師傅亦推介竹尖,即呈針狀的嫩竹葉,用來煲水雪凍後飲用,更有清熱明目作用。

■吳師傅少時習武,每早必經竹林,摘竹尖煲水。

■竹尖是竹的嫩葉。

■一般用的乾竹葉為箬竹葉,即是我們常用的糉葉。

五色竹葉粥

中國傳統端午節除了吃糉外,還會吃五色粥,除有清熱作用,古時相信五色能辟邪避災。怪師傅表示,一般酒樓端午節都會弄五色粥給員工過節。

材料

紅豆/綠豆/乾三角豆/麥米/眉豆各20克、乾竹葉1片、冰糖30克、水800毫升

做法

1.三角豆、麥米、眉豆浸水2小時至發脹。

2.煲滾水,放紅豆、綠豆、(1)。

3.再加入剪成段的竹葉,煲1小時45分鐘,加冰糖煮溶,盛起,完成。

2

3

竹尖糖水

吳師傅年少時最愛以竹尖煮成糖水,放入雪櫃冷藏即可。年輕時的吳師傅飲用了這飲品約一年多,臉上的青春痘全消。

材料

竹尖50支、水/砂糖各適量

做法

1.竹尖洗淨,放入滾水中,煲約半小時至呈淡綠色。

2.最後加入砂糖拌勻,熄火,盛起放入雪櫃冷藏,即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