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歐國盃決賽周已經進行25場賽事,合共產生61個入球,當中18個入球是來自頭槌,刷新了歷屆紀錄。頭槌佔總入球比率接近3成,亦屬歷屆最高;不過,暫時只有1個入球是罰球建功,比率奇低。
翻查近屆入球紀錄,00年至08年的3屆賽事,頭槌入球百分比分別為17.65%、22.08%及19.48%,今屆產生的61球有18球為頭槌,百分比為29.51%是歷來之冠;16支決賽周球隊,暫有5隊未試過頭槌入波,分別是捷克、希臘、荷蘭、西班牙及法國,而德國與英格蘭各有兩球來自頭槌。
廣東省體育台足球評述員何輝認為,今屆頭槌入球比率急升,與球隊踢法及球員走位配合有關,何輝解釋:「今屆只有西班牙及法國講求整體配合,其餘球隊普遍傾向大腳傳中頭槌攻門的簡單踢法,所以頭槌入球數字大增。」
危險區域犯規者少
對於法國沒有頭槌入波,何輝認為與賓施馬意識有問題有關:「隊友準備底線傳中,但這名星級前鋒連基本意識也欠缺,沒有楔前柱或後柱去用頭槌攻門。」既然配合意識薄弱,教練採取直接長傳或角球戰術爭取入球,何輝認為無可厚非。另外,他指出由於球隊減少了在禁區頂的危險區域犯規,故今屆罰球入波比率甚低。
球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