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5月進出口出現「意外」反彈後,反映中小企製造業表現的滙豐中國製造業指數(PMI)新出口定單更是墮入逾三年低谷,顯示當前經濟形勢內疲外困,經濟師指第三季出口會更差,需要更多有效的政策刺激來扭轉經濟下滑態勢。
記者:周燕芬
中國5月出口和進口分別勁升15.3%及12.7%,不僅超過市場預期,更雙雙創下月度歷史新高。不過這意想不到的喜訊在不出兩周已轉悲情。滙豐PMI公佈6月初值為48.1,為7個月以來低位,較5月再跌0.3個百分點;當中新出口定單更是自09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市場預期官方6月PMI數據會由5月擴張水平,轉為6月的萎縮水平。
滙豐PMI七個月最弱
報告指出,6月的產出、新定單、新出定單以至供貨時間均呈惡化,萎縮程度加快;新定單跌至46.8(5月份為47.9),新出口定單則由47.8跌至6月的45.9,產出指數初值為49.1,為3個月以來低位。通脹則有進一步紓緩,出廠價格和投入價格跌趨也在加速,跌至41左右水平。
滙豐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未來數月出口可能惡化,而價格指數急降和新定單收縮,顯示疲弱的內需正給製造業帶來去庫存的壓力,因此,他預期決策層果斷出台更多策刺激措施以扭轉經濟下滑的態勢。
李晶:貿盈或收窄
摩通董事總經理李晶指,相信下半年經濟會逐步改善,而出口情況仍然嚴峻,因發達國家經濟表現不理想,對內地外貿造成較大影響,預計今年全年出口增長為單位數,有可能單月並未出現升幅,而順差亦有可能收窄。
野村報告認為,中國已加大對貨幣和金融寬鬆政策,可望於第三季谷底回升。法興亦預料6月份官方的PMI指數為49.5,意味需要更多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人行或於7月再採取行動,而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機會增加至1萬億元。
內地的民族證券分析師陳偉則認為,鑒於歐債危機將長期持續發酵,預計三季度出口或將表現更差。同時,出口刺激方面很難有政策牌可以出了,因為這取決於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