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可餐 - 高慧然

秀色可餐 - 高慧然

去烏來瀑布源頭的山頂森林住了兩天,幾乎餐餐吃葱。烏來出產的珠葱,纖巧細長,與粗壯的宜蘭三星葱大異其趣,若後者是彪形大漢的話,則前者為纖纖玉女。
烏來的珠葱不是作為香料,而是作為蔬菜來賣的,擺放成堆,一堆一堆賣。當地幾乎所有的餐館都有珠葱菜式,以清炒為主,或加入零零星星的一點蛋末吊味。
第一次吃清炒珠葱的感覺可用驚艷形容,珠葱入口,並無尋常葱類霸道的辛辣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特殊的清甜,鮮嫩多汁,隱約有韭菜的幽香。店家炒葱,並無任何花巧,只簡單以鹽調味,吃到的每一口都是葱的原味。這一碟葱,把枱上別的山野菜都比下去了。清炒珠葱下飯,也下酒,一啖葱,一口泰雅族人釀造的小米酒,山野奇趣化作了舌尖上的體驗,成為記憶中難忘的味道。
珠葱的珠,指的是其紅色的葱頭,又圓又大,如珠般紅潤誘人,故有此名。珠葱的葱頭是炸油葱酥的材料,而油葱酥則是滷肉飯必不可少的配料,這個,吃過滷肉飯的人應不覺陌生。
珠葱在餐廳的身價一向偏高,尋常蔬菜索價九十台幣,炸溪魚溪蝦也不過是一百元,珠葱卻賣150元一碟。不是因為產量少,而是處理費時,要人手剝掉紅皮,盡去老葉,擦抹乾淨,才能讓葱們以白莖綠身姿態躋身蔬菜類中。吃的,是菜農的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