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24年,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終於重返英國了。她的歐洲訪問之旅,昨日(周二)來到最感性的一站──她成長、唸書、戀愛和結婚的英國。她先到倫敦經濟學院出席辯論會,談論緬甸法治問題;之後轉赴她結婚後居住的牛津市,到母校牛津大學領受榮譽博士學位之餘,更重要是跟久別的好友和至親敍舊,慶祝她67歲生日。她希望,重回舊地,不會傷感。
如果說緬甸是她的祖家,那麼英國就是她的夫家。昂山素姬在牛津大學修讀政治、哲學和經濟,1972年和英國學者阿里斯(MichaelAris)結婚,誕下兩名兒子,直至1988年回緬甸探望病母,領導民主運動,從此一去24年。
闊別24年,再見英國,髮絲開始花白的昂山素姬,笑容燦爛,難掩內心喜悅。她在英國會逗留4天,昨日頭陣先到倫敦經濟學院出席辯論會和發表演說。她上台時全場起立鼓掌致意,而辯論的主題是緬甸如何能邁向法治。
收父親1947年訪英照
她向擠滿場的學者和學生說:「我們在民主和改革方面能取得多少進展,很視乎我們對法治重要性的理解。除非人們見到正義得以伸張,我們不能相信是真正的改革。」她又認為緬甸必須修改憲法。「除非我們修改憲法,協調國民意向,否則永遠都不能達致我們追求的團結與和平。」
昨日是昂山素姬的67歲生日,倫敦經濟學院特別給她送上她父親、昂山將軍1947年訪英時的照片,作為生日禮物。她接過照片,笑逐顏開,校方相信她未看過這照片。
昂山素姬又到訪了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倫敦的總部。她在緬甸遭軍政府軟禁期間,只能靠收聽BCCWorldService的廣播,接觸外面的世界。
她之後轉到牛津市,牛津大學校監、「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Patten)和她就讀過的聖休學院(St.Hugh'sCollege)院長親自迎接。牛津大學今日將給她頒授民事法榮譽博士學位,而她也會在大學內建於17世紀的謝爾登劇院(SheldonianTheatre)發表演說。
獲頒博士 彭定康親迎
重返牛津市,昂山素姬應該百般滋味在心頭。她之前接受BBC訪問時透露,希望重返牛津時,「大家都不會傷感」。相隔24年,這個舊地已物是人非。她丈夫不在了,舊居易主了。但她希望能跟兒子和當地一些老朋友見面,重遊老地方,並順道慶祝生日。
在牛津期間,她還會到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Cameron)位於牛津郡的選區,跟卡梅倫見面。有批評指,卡梅倫「抽水」,霸佔昂山素姬做政治騷,令多年來一直為她爭取自由的人權組織,在牛津鮮有時間跟她會面。但卡梅倫的發言人反駁,指昂山素姬的行程主要是她自己決定,她希望到卡梅倫所屬選區,觀察一下國會議員的生活。
完成牛津行程後,昂山素姬明日會返回倫敦,在國會向上、下議會議員發表演說,以及跟皇儲查理斯(PrinceCharles)夫婦會面,並到唐寧街首相府受卡梅倫正式接待。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