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智慧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大男人三十幾歲人,好地地,做乜無厘頭會半途出家搞文字創作?林寶日間是生意人,收工是填詞人,近日開始寫科幻武俠小說;陳浩基的故事更奇特,前半生是寫軟件程式,從未碰過文字創作,數年前一出手,就連連拿獎,半年前拿下「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後,作品更印製成意大利文、日文版,衝出世界!
記者:何兆彬
攝影:楊錦文、譚盈傑
陳浩基
1975年生,中大電腦系畢業,09年之前一直是軟件工程師。參加徵文比賽後,發生了一連串事件,決定全身投入寫推理小說。
貪得意參賽
「約四年前我開始寫作,一年後才的起心肝,全職去寫。當時因為當時工作做久了,沒有滿足感,本來心想辭工後休息一輪,再繼續找IT工作,期間我貪得意,寫了一個作品,參加『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徵文比賽,入了前四名。」陳浩基:「本來正在咪IT書,得獎幾開心,但見到評審報告中,有人覺得我是抄襲的,我第一反應是驚:是不是跟其他人撞橋了?我馬上寫信查詢為何有此想法,評審回覆我,澄清這是錯判。」陳浩基認為傷害已造成,為還自己清白,花了一年時間寫下三篇新作,各由萬七至三萬字,再次參賽。「由於比賽是匿名制,評審不知道是我一個人寫的,結果三篇有兩篇得獎,這時我開始考慮全職創作了。」
陳浩基這名字在台港本來都寂寂無聞,出版社於是邀請他到台一遊,商討出版,過去兩年陳浩基再得幾個獎項,包括皇冠主辦的「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合約訂明冠軍作品將推出意大利、日文等多個國家版本,這之後他在台灣不愁沒有出版社垂青(在香港反而較少人認識他)。想當初,他怎麼敢放手一博?「其實中間也是靠積蓄,我不用供樓,使費很少,未結婚,這方面我條件比別人優勝,既然如此,為甚麼我不放手一試?其實香港人好慘,每月收入七成要供樓。但我可以一博!」有條件,但他也精心計算,「我不想逐家出版社敲門,最好是有人找我。於是我花了一年去參加比賽,得了獎,編輯也較易推銷我的作品;另一方面,推理市場太小,於是我想必須多寫其他作品。很多人以為要寫小說,躲起來寫寫寫就可以了,我不同意。」不停在台灣參賽,得出的結論是:「台灣有很多這類比賽,冠軍獎金有一至二百萬新台幣!得獎後,版權就屬於出版社。因為香港沒有這類比賽嘛!台灣有個網站甚至列出所有比賽的獎項,我們就叫自己做『獎金獵人』,看清目標去奪獎、增名氣!」
寫小說好爽
「好多讀者會覺得:『推理好深!我讀不懂,要聰明人才讀得懂。』我甚至看過有人說:『我好蠢,讀不懂推理小說!』」陳浩基笑:「也不能怪讀者,他們會覺得科幻一樣,要懂科學才能讀科幻,於是科幻跟推理小說在華人市場上變得很細小。諷刺的是,你如不告訴他是推理小說,讀完他就會說:好好睇呀!」陳浩基一直在找方法,包括以恐怖小說包裝推理(因為恐怖小說有相當市場),「試過有台灣出版社找我推薦一部武俠作品,我奇怪,找我推薦武俠?結果一讀之下,原來是武俠包裝的推理小說!其實這是正常的,例如日本現代的推理小說很盛行,但其實當年一樣,當作家走紅了,有人認識了,他就寫甚麼類型大家都會看。」
雖然說要創作其他小說,其實他底子裏仍是推理,但就暗渡陳倉,用「輕小說、奇幻」包裝推理,又用童話作二次創作推理,「小時候最初看《金銀島》那些名著,後來一看《福爾摩斯》,把名著全都拋諸腦後了,這些太有趣了,高中後迷上《怪盜阿森羅》,再後來迷松本清張、金田一耕助。」喜歡推理,與他本業做電腦程式可有關係?「其實寫推理小說跟寫程式很相似,寫程式會花六至七成時間寫流程表,一成時間寫,其餘時間捉蟲,寫推理小說也如此,否則不能埋尾。其實做IT不能單打獨鬥,最弊係要同市場部合作,要賣,就得吹到天花龍鳳,這工作與程式員是相反的。寫作不一樣,寫完打個『完』字,已爽到不能形容,當編輯讚好,你爽第二次,書出版時你爽第三次,若果得獎你爽第四次,有甚麼工作比這更好!」陳浩基承認創作是收入不穩定的,起初必須節衣縮食。如今把大部份力量投到台灣去,他仍選擇居住在香港:「香港太光怪陸離,有好多靈感!」
林寶(筆名)
1973年生,與音樂人EricKwok相識於微時,專替郭填歌詞(Snowman/Swing),一直經營貿易生意,近日推出長篇科幻小說《戰問太平》。
由填詞開始
談小說前,必先談他的歌詞。「我跟Eric是中學同學。」林寶說:「大家自小相識,是中學起一起去找音樂聽的那種老友。中學大家聽好多eurobeat音樂,後來我跟Eric都去了美國讀書,一個在東岸,一個在西岸,但大家每逢假日都會見面。」填詞生涯始於這段日子,他喜歡買日本歌單曲,因為CD單曲中有一首MMO版本,只有音樂沒有配唱,「我就開始填詞,當它是一首沒有面世過的廣東歌。」EricKwok這時在美國已一邊讀書,一邊向音樂進發,「他買電子琴不久,就開始作曲,一心向這方面發展。他的demo都是由他自作的日文發音亂唱的,我忘了是他還是我提議,我就替他試着寫起詞來了。他返港一年後組成Snowman,我也自然替他填詞。當年唔識死,填詞都填得好搞嘢,例如《呀之呀左》。」
林寶是家中幼子,對上一個姐姐已比他年長七歲,又由於父母年紀比他大得多,對他採取放任態度,同時,他像一般香港青年,根本未有夢想,去美國讀經濟也是父母的意思,「哥哥姐姐都去了,於是我也跟着去了,大學最迷籃球,當年還在芝加哥讀書,天天睇波!回來後大家都幫父親打理生意,我也一樣,回想起來,自己當年根本沒有勇氣另選他路。」返港替父親打理生意幾年後,父親退休了,他跟姐姐另組公司辦貿易,直至今天。他也想過當全職填詞人,「因為替EricKwok寫,所以簽了出版公司,他們就會找我替其他人寫,我就想過是否可成為職業呢?一替其他人寫,我就不曉得用別人的角度來寫,做不到,唱片公司的回應通常是叫我『要似邊個』,受到好大打擊,然後開始迷失。同時Swing第一次解散,此為03年。」剛好他的合約也完結了,結果他一停,就停了五年。
收工就回家寫
「我知道問題出在我身上。直至09年Swing復出,我又填了幾首,Wyman因此聽了我一首歌,就找我加入他的『填詞人聯盟』。現在我有信心了,知道填詞不是看我個人,靈活性要高。」近年他寫番詞,又寫小說,「09年起心中想了一個故事,但直至10年有一次我約了喬靖夫喝下午茶,先跟他說我心中有個故事,我連『小說』都不敢提。」林寶:「他就叫我,先寫出來吧!」結果他開始寫就投入了,不斷修改下,寫了兩期後就找到路向了,一寫就寫了四十萬字。林寶強調自己中文不好,中一時甚至被老師貼堂,作為作文的反面教材,但寫下來就有信心了,「喬大提醒我,要寫速度就要夠快,不可能讓讀者每期等一年的,於是我就每周一至周五收工就回家寫,當返工一樣。最初想過不如網上發佈,但大陸的小說網要有大陸身份,結果我做了個企劃案,投到幾間出版社。」出版社不久就有回應了。
當市場流行輕小說,甚麼都要簡單時,林寶的第一部小說《戰問太平》一寫就打算出十五集,集科幻與小說於一身。「我不敢說自己是小說作家,只會說自己是寫小說的人,這是我熱情所在,我對它有信心。」故事背景在近未來,205X年發生了人類浩劫,全人類人口只剩5%,再過了190年,就是小說的開始,這時期,人類分為正民、荒民及異能人三種,「我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寫少林、武當等門派。」科幻小說除倪匡外,在香港都很難大賣,林寶解說科幻只是背景,武俠才是小說的類型。林寶在大學時受過黃易《覆雨翻雲》、《破碎虛空》的衝擊,「他的小說好有電影感,視覺很強。」又喜歡電影《星球大戰》、《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他的科幻世界,一樣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