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中國要超俄趕美 - 盧峯

國際Z世代:中國要超俄趕美 - 盧峯

1960年12月,由總統艾森豪威爾任命的科學委員會提交報告,認為從科學上來看沒有強烈的理由派人登陸月球,但考慮到其他原因包括國際政治形勢、國民的夢想等,小組建議政府大力推動太空計劃,希望在1975年以前派人登陸月球。小組估計,要成功登月至少得花260億至380億美元(以現時計將超過3,000億美元)。
不過,向來謹慎的艾森豪威爾以不想「變賣家當」(hockhisjewels)為理由,沒有採納登月計劃。誰知不到四個月後,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軌道飛行又安全返回的人類,美國在太空競賽中再次落後。正正是在吃了蘇聯這記耳光後,新上任的甘迺迪總統決定不計代價也要令美國成為首個成功派人登月的國家。1961年5月25日,即加加林太空漫遊後一個月,甘迺迪在國會兩院特別會議上宣佈,美國要以舉國之力達成登月夢想,以免落後於人,以免自由世界失去領先位置。他更希望載人登月計劃可在60年代結束前完成。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NeilArmstrong(杭思朗)終圓了甘迺迪的登月夢,讓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首次戰勝蘇聯,奪得領先位置。
50年後的今天,美國因財困放慢太空冒險,中國則成了太空探索最積極投入的國家,現在正執行任務的神舟九號不過是連串探險計劃的一個環節,未來10至15年計劃規模只有越來越大,花費越來越多。按計劃,中國政府到2017年將會發射無人太空船到月球採集樣本,然後令太空船返回地球。假若一切順利,2024年左右中國將會首次派太空人登陸月球。
純從科學知識及發展的角度看,中國的登月計劃可說本大利小,因為美國、俄羅斯等已有大量的數據、資料、經驗,中國再派太空人到月球不會有多少新發現。但正如美國、蘇聯(俄羅斯)的太空計劃一樣,政治、軍事考慮才是最主要的。中國積極探索太空,一方面要向外國展示中國整體實力的快速冒升,可有足夠的財力科技能力玩太空遊戲;另一面則想提升國民的自豪感,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績工程,以掩蓋其他施政上的缺失。既然在太空競賽中領先的美國放慢手腳,中國自然更要發力追上,以展示超俄趕美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