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緬甸民主領袖昂山素姬闊別24年,前日(周二)終於返回她另一個家──曾跟丈夫和兒子快快樂樂生活過的牛津市。她從沒想過一去24年,在這感觸的一天,她接受傳媒訪問,首次說到自己選擇了國家、放棄了家庭的抉擇:這個是她的選擇,她沒有犧牲,是她丈夫和兒出作出了犧牲,縱然丟下兒子讓她難受,但她和兒子都義無反顧。
昂山素姬曾在牛津住近20年,在這裏讀書、戀愛、結婚,是她家所在,曾坦言人生好些最快樂的回憶,都留在這個大學城裏。1988年,她離家返回緬甸侍奉病母,豈料一去24年,其間丈夫阿里斯(MichaelAris)1999年死於癌病,夫妻也未能見最後一面。
她這次回家,母校牛津大學高度重視,她坐的專車所過之處,約有200人夾道歡呼「歡迎回來、歡迎回來」,牛津大學校監、「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Patten)更親自迎接。
我和兒子義無反顧一力承擔
回家了,昂山素姬笑容燦爛。牛津更為她舉行67歲私人生日會,讓她跟久別的親友敍舊。她現居於牛津的35歲幼子金(Kim)都有出席,但金的前妻和兩名兒子已移居葡萄牙,未知她是否見到孫兒。至於39歲長子亞歷山大(Alexander)多年來沒探望她,現在美國俄勒岡州在一個佛教團體襌修,也未知他是否出席。
為了國家,昂山素姬錯過了陪伴兒子長大的歷程,她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說:「我常常說,我所做的是自己的選擇,我沒有犧牲。作出犧牲的是我丈夫和兒子,尤其是兒子。我丈夫始終是成年人,但當年孩子小,沒雙親在身邊,必定有影響,我都不好受。」
「我掛念兒子,兒子都掛念我,但正如我所說,同僚境遇比我糟糕。所有人都必需為自己做的事負責。面對昨日今日之事,我義無反顧一力承擔,我的兒子也務必如此。」
昂山素姬繼續無悔,又由於阿里斯的骨灰安放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郡一個藏傳佛教中心,故此她不會拜祭亡夫,儘管如此,她和他早有約定。阿里斯生前曾向記者透露:「她常常跟我說,若她的人民需要她,她不會令他們失望。我們結婚前,她給我寫了一封信,提醒我,終有一日她會返回緬甸,她不會視我的支持為理所當然,而是幫忙。」由1988年家中來自緬甸的那通電話響起,他就知道一家人的生活從此不再一樣。
法新社/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
"IacceptresponsibilityforwhatIdidandwhatIamandsomustmysons."
「面對昨日今日之事,我義無反顧一力承擔,我的兒子也務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