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留港學生畢業了,忙於搵工,希望在事業上有所發展,也望數年之後取得身份證,「永久性」地,有了一個叫做「香港人」的身份符碼。
香港生活壓力大,居住環境差,為什麼不回去呢?有時候我這老天真忍不住向學生探問。
我知道有些學生是「富二代」或「中產二代」,爸媽會在香港買樓讓其居住得舒舒服服,但另有一些,而且是更多的一些,只不過是小老百姓家庭的獨生子女,留下來每月賺個萬把塊薪水,須花去四五千元租個斗室劏房,一百多平方呎,實在不算是舒適的生活狀況。假若願意回鄉回家,往往可在一千多呎的樓房裏擁有自己的小房間小天地。
對於我的提問,年輕人通常不會提供具體的答案,大多只是聳肩道,沒關係啦,反正年輕,熬一下苦,碰一下運氣,在這大城市開開眼界,也是好的。但也有幾位學生苦笑回答,爸媽希望我留在香港,別回去,最好找機會出國去,取得外國護照才回來,他們認為「先做了外國人,才再做中國人」,始可獲得最起碼的尊嚴和尊重。
其中一位學生更直接引用我在某回演講裏的說法:「留在香港或移民外國,主要為了享受做好人的自由」。那就是說,回到內地,找了一份差事,每天承受大環境的污染與扭曲,出門的交通亂七八糟、吃食的菜肉有毒有害、觀看的新聞閹割虛假、上網的資訊備受監控、政治恐怖無處不在、官商勾結霸道橫行……不出兩三年,怨氣積壓,很容易變得性格陰暗甚至同謀合污,自甘成為「共犯結構」的合謀者。他們不願意也不甘心,所以,決志留港。
回去,不回去。選擇去留,其實也是生命格調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