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貧富懸殊越趨嚴重,無力解決貧富差距的政府卻刻意淡化問題。政府統計處昨發表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反映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錄得歷來最高的0.537,顯示香港貧富懸殊過去五年惡化。但統計處強調,單計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及納入政府紓困措施後,數字與往年相若,企圖淡化問題。學者指出,香港貧富差距嚴重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記者:蔡建豪、麥志榮
堅尼系數介乎0至1之間,數值越大反映差距越大;香港去年錄得0.537,較2006的0.533及2001年的0.525高,數值是歷來最高。統計處昨日公佈的逾200頁報告中,有提及0.537這數字,但昨日的記者會及新聞公告卻迴避。
錯指系數較新加坡低
該處強調,按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每月收入計算,去年的堅尼系數為0.475;扣除人口老化、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大增48.3%的因素後,單計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更應低至0.413;若進一步計算政府去年紓困措施,堅尼系數更可低至0.399。
統計處在新聞公告中,又指香港去年的堅尼系數,與紐約、華盛頓等外國城市相若,又較新加坡為低。不過,報告內詳列計算工作人均住戶收入的新加坡堅尼系數為0.482,在相同比較基準下,低於本港的0.537,與新聞公告的說法不符。
統計處長歐陽方麗麗昨在記者會上指,不同地方各有計算堅尼系數的方法,沒有既定標準。她指本港退休人士大幅增加,單看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過去10年不升反降。她未有正面評論政府未來是否要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更多紓困措施。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扣除福利後堅尼系數跌至0.475,不反映貧富懸殊有縮窄,因為低收入人士的入息沒有顯著提升。未扣除福利的堅尼系數較06年升了0.004,正反映了本港收入分佈不均無改善,社會上最有錢的兩成人賺了近60%總收入,大部分低收入人士只能賺取微薄的薪酬。歐美國家都有計算堅尼系數時扣除福利的做法,本港扣除福利後系數有0.475,仍屬偏高水平。
反映多年來並無改善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主任雷鼎鳴指出:「最新的堅尼系數係顯示貧富懸殊無惡化,因為香港貧富懸殊咁多年一直都咁差!」就算撇除了退休人士後堅尼系數跌至0.413,也反映多年來香港貧富懸殊無改善,主要原因是過去十多年經濟無大增長,社會流動性低,窮人無法改善生活。他又稱:「以前窮人仍可以搏命做,希望增加收入,近年點搏都無用,連希望都無,所以怨氣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