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之後,港人經歷過金融風暴和沙士,樓價插水由高位下跌最多七成,「負資產」這三個字成為不少港人的夢魘,念起來有血有淚。
97前港人盲目認為樓市只升不跌,全民「瞓身」借錢買樓、炒樓樂此不疲,結果亞洲金融風暴殺至,人人變成負資產「樓蟹」,沙士來臨後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飯碗不保的情況下只能賤賣物業周轉。
「危機仍然纏繞住大家」
曾協助不少負資產個案、本身也經歷過負資產艱辛歲月的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直言,負資產其實與美國的次按危機相同,只不過後者由銀行承受債項。回憶負資產的種種,佘坦言:「危機仍然纏繞住大家,問題一直冇完全解決。」他說,當年見到不少有收入保證的人士如公務員、專業人士及教師等,都因負資產而壓力爆煲,資不抵債下有人燒炭尋死,「當年摸頂入貨嘅人最近先平手賣出,足足用咗15年時間!」
展望未來日子,佘慶雲不諱言負資產處處可見的日子或會重臨,「美國始終要加息,到時個市跌幾成噩夢又嚟過」。他指,市民普遍收入較97時差,打工仔再無鐵飯碗,「可能比以前衰得更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