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樓 霸景觀擋清風

屏風樓 霸景觀擋清風

回歸後豪宅建完一個又一個,「屏風樓」拔地而起,原來空氣通爽、開揚景觀,突然變成巍然龐大一字排開的高牆,令舊區變得翳焗氣悶,間接令空氣質素惡化。
關注屏風樓多年的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說,屏風樓一詞最初於發展商提出合和二期發展計劃藍圖時出現,當時設計在該地興建兩排60多層的高樓,被外界批評似「屏風」。

譚凱邦指,身後的萬景峰正好是屏風樓的「代表作」,將荃灣舊區住宅景觀全面遮掩。 梁鑑章攝

政府關注後知後覺

回歸後由於城市規劃欠深思遠慮,數年間多個新樓盤都變成屏風樓。譚凱邦說,據統計全港至少有逾百個樓盤屬屏風樓,「對區內影響至少幾十年,因為新樓你唔會擺幾年就話要拆要強拍重建」。
他說,屏風樓越起越多與發展商想「賺到盡」的心態不無關係,因為屏風樓能令更多單位享有更佳景觀,使單位價格更高賺取更多利潤,但這種一字排開的設計,卻害了區內其他住宅居民,加劇空氣污染。
譚凱邦又指,政府對屏風樓的問題太後知後覺,在社會多個組織團體持續關注後才要求發展商預留通風廊。雖然往後不會再有屏風樓出現,但他直斥政府過度放任發展商不管,日後只會衍生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