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埋地底的二戰時期日製炮彈昨晨在銅鑼灣「出土」。工人在景明道一地盤挖路時,在6米深位置發現一枚炮彈,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決定即場引爆,疏散附近200人,並封閉一段東區走廊達一小時。
記者:溫瑞麟
該枚日製炮彈長約1.5呎、直徑6吋、厚1吋,估計是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英兩軍隔着維多利亞港激戰時的遺物。現場是景明道一個食環署地盤,昨晨10時許,38歲姓李工人挖掘時,於6米深地底發現一枚炮彈,立即報警。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到場檢視認為炮彈有危險性,決定即場引爆,隨即疏散地盤工人、附近維多利亞中心1及2座住戶和食環署車房共200人,並開放附近銅鑼灣社區中心讓他們暫避。由於發現炮彈位置在東區走廊橋底,恐防引爆時會影響橋面交通,警方除了將炮彈移至10多米外的路坑外,同時封閉維園道至民康街一段東區走廊,以及地盤附近四條街道,消防開喉戒備。
50米外仍聽到巨響
下午3時14分炮彈引爆,記者在50米外聽到轟然巨響,只見碎片四濺,炮彈炸成數塊碎片。至3時23分,東廊封閉一小時後解封。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博士稱,發現炮彈現場於二戰時為沙灘,估計當時日軍隔岸發炮,其中一枚未有爆開,經填海後長埋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