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去吧!機械人兵團 - 曾建峰

蘋果樹下:去吧!機械人兵團 - 曾建峰

若在一百年前,有一個外國人問:「香港人是怎樣的社群?你們在追求什麼?」
你或會答:「我們主要是勤勞、友善的華人社群,只追求一頓安樂茶飯,還有兒孫滿堂。」
若在三、四十年前,同樣的問題,你大概會答:「我哋肯捱肯搏,靈活效率高,夢想梗係發達啦!人人都想搵多啲錢,改善自己同下一代嘅生活!」
換上今天,又會怎答?先說幾個親身體驗。
數年前有一次乘巴士,坐下只數秒已覺不妥;為何這樣悶熱?那不是最近退役的「熱狗」(非空調)巴士,那是一輛密封式空調巴士,而那悶熱完全是一種籠罩四周的窒息感覺。再望眾人,卻無異樣,還是一臉木然。忽然驚忖:莫非上了傳聞中的……靈異巴士?不對,光天化日,豈有這樣「猛」?且從來撞鬼只有陰寒,何來悶熱?轉瞬間,快將斷氣,終走至司機旁查問車子是否不妥?司機抬頭看看,一臉恍然,極速往一個手掣一推……

沒開空調。
雖然巴士剛從總站開出,但我在次站上車也半刻難熬,為何其他人可若無其事?
還是數年前,我家附近的小巴站,排隊的人龍一多,總是橫跨了大半條行人道(那行人道倒有五、六米寬),每次我嘗試作「九十度轉角式」站隊,後面的人就只會跟著前面的人繼續打橫排,形成了好像我被擠出隊伍的窘態……我觀察了很久,人們大概用了三、四年時間,才學會排隊曉「轉彎」,不妨礙其他行人。
還有就是乘升降機,真的,我不介意當「揸lift人」,但請不要「老奉」的個個都「蹺埋雙手企埋一二角」——即使最後進入的也如此。
種種例子說明,香港人不一定自私,但如果有人代勞,他們必不會出聲/手,即使發現問題存在。不就是今天香港社會的寫照?更甚者,有人開始覺得向司機投訴之人聲浪過大,破壞安寧,悶熱又如何?忍一忍就是,況且人人都這樣,「又唔見其他人嘈生晒?」
那排隊的例子,更說明人們並非有心阻礙他人,而是根本沒想到這層。
只跟著前面排隊。因為人人都這樣,「係咁㗎啦。」
今天過半港人極可能的modelanswer:「唔……冇穿冇爛,同其他人一樣囉。」
即係點?
「唔……都係咁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