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填海,有人反對;香港開賭,會有人狂野反對;香港建造第三條機場跑道,有人堅決反對;興建港珠澳大橋,有人反對;興建焚化爐,有人反對;在公屋旁興建新公屋,有人反對;在私人住宅區興建大學生宿舍,有人反對;在離開民居一百二十米前興建九層高大廈,有人反對。
好難想像到有甚麼公共工程係可以順順利利提出來,冇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居民組織、環保團體、保育團體、郊野行山團體等等全部無人反對嘅。此是香港現實,只能按程序,有耐性,最後上到法庭解決之,至於速度咯喎,三至五年閒閒地,十年不出奇,此為之「香港速度」。學習新加坡速度得唔得呀?點解新加坡填海無數,開賭話開就開,機場話加建就加建,宿舍話起就起,硬係唔見有新加坡人反對呀?聽講話啲國際環保團體只敢在香港活動,不敢去新加坡開工嘅喎。新加坡的80後亦乖到唔會上街示威嘅,兩地社會情況有咁大分別,梁先生唔駛恨香港冇新加坡速度啦!新加坡有一人一票選政府嘅民主,香港人冇咁嘅投票權,但香港人行使公民抗議權就大過新加坡「民主社會」,可以講係一個政治大諷刺。
呢日乘車經過禮賓府,司機喃喃自語:「曾先生就快無家可歸咯!」退休特首會無家可歸?呢件事又係對香港制度嘅一個諷刺。做四十幾年公僕,住慣高級官員大宿舍,二千幾呎好實用,對萬幾二萬蚊一呎嘅縮水豪宅邊會睇得上眼與邊有銀買得起?住壽臣山村官邸,再住白嘉士道官邸,再入住禮賓府之人更加係被「寵壞了」,一旦退休,幾十年來積存之物品,真係無處可放,唯一歸宿就係貨倉或捐出去(唔知有冇人要)或堆填區,真係煞費思量,碰啱第一位特首有中半山大宅,新特首有山頂大屋,離任特首只有一間已租出嘅半山舊樓,故此六月三十號之後突然間「無家可歸」。奉勸所有住在大宿舍嘅高官,趕快買樓,細細地都要屈就。住宿舍原來並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