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創辦人陳廷驊,前半生事業一帆風順,晚年卻百病纏身,家庭四分五裂,更與結髮多年的妻子離婚並鬧上法庭,成為其一生最大缺陷。
陳廷驊為浙江寧波人,1923年出生,其父是寧波布廠老闆,他自小受父輩薰陶,對做生意已有所了解,中學畢業後便投身商界,到上海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意,賺取第一桶金,20多歲便成為三間公司的總經理。
產能25年升40倍
面對美國對內地實施封鎖政策,眼見自己在上海紡織業的優勢即將因此喪失,在中共開國之年,陳廷驊隻身攜同上海生意所賺得的30萬家當來港發展。當時他在中環愛群行租得一間面積只有20平方米的辦事處,從事買賣布疋的老本行,另一方面則籌備建廠,創立其紡織王國。1954年,陳廷驊創立南豐紡織,當年南豐可謂創出紡織業先河,除引入新技術,將位於荃灣的紡織廠打理得井井有條,更打開國際市場。為將業務進一步擴展,70年陳廷驊將南豐上市,集資達2,850萬元,這筆款項將旗下紡織廠產能大大提高,其產能由開廠之初每月生產約400包棉紗,25年後大幅增至1.6萬包,產能提升40倍,亦令陳廷驊贏得「紡織大王」美譽。
陳廷驊王國的發展步伐未有因紡織業成功而減慢,已年過半百的他毅然轉行投身地產行業,1976年藉太古集團改組,購入鰂魚涌地皮,發展首個地產項目南豐新邨,項目推出市場後大賣。
其後本港紡織業走下坡,本港紡織業亦大受打擊,不少紡織廠積壓大量存貨,面對市場困局,陳廷驊一邊研發新產品,靜待市場復蘇,一邊大舉投資地產,透過大量收購廠房及乙種土地權益換地證,發展為將軍澳廣場及南豐廣場等,成功由紡織大王變身地產大亨。
被封為「窩輪大王」
除地產外,他亦投身航運及股票市場,89年股災後,陳廷驊看準機會,以僅10億元將南豐私有化。90年代本港出現一股「窩輪熱」,他透過旗下15家不同公司發行16隻認股證,集資106億元,令其日後亦被冠為「窩輪大王」。
後來陳廷驊患上腦退化症(俗稱老人癡呆),在千禧年代逐步將資產值達800億元的南豐王國交給二女陳慧慧,至09年全面退出管理。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