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趣,司徒明填詞的非舶來歌曲,大部份來自電影。他曾當編劇,作品有《金嗓子》、《阿里山之鶯》和《杏花溪之戀》,以當年電影圈慣例,編劇通常一手包辦片中插曲─我甚至有點懷疑,著名詞人之所以有幸撈過界,純粹因為製片要mark實他們為貫穿劇情的歌曲效勞。也就是說,他填的詞一般各有所本,不是從洋夫洋婦嘴唇套料,便是替男女主角權充喉舌,較少流露林夕黃偉文式的自我抒情,更遑論林阿P梁栢堅那種社會批判現狀嘲諷。所以看到《異鄉猛步─司明專欄選》前言把崔萍的《今宵多珍重》撥入他名下,沒有華生常伴左右的業餘福爾摩斯立即嗅到異味,掏出放大鏡庸人自擾。
根據百代公司多張鐳射碟小冊子資料,這首歌的填詞人是「林達」。那時為流行曲奉獻心血的勤奮幕後工作人員如姚敏陳蝶衣陳歌辛,都有花樣百出的筆名,林達是不是原名馮元祥又名馮鳳三又名馮蘅又名司徒明的另一化身呢?我第一個想請教的是黃奇智先生,可惜人已經不在了─他生前我一直錯失攀談良機,有一次作客巴黎,老相識張漢明約了幾個舊友茶聚,叨陪末座的我完全沒有插嘴資格,後來在香港也不敢貿貿然打電話聯絡。號稱「時代曲活動百科全書」的黃先生雖然有著作傳世,但裏頭找不到林達蹤影,粗手笨腳的山寨偵探東尋西覓,唯一的線索是一九五六年有部電影叫《萬花春色》,顧媚唱的插曲《假如我有這一天》司徒容曲林達詞─司徒容是李厚襄筆名,司徒明是否為了避免製造「兄弟班」的混淆,隨手簽署了「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