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後發表和平獎得獎演說昂山素姬:緬甸沒被遺忘

21年後發表和平獎得獎演說
昂山素姬:緬甸沒被遺忘

遲了21年,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AungSanSuuKyi)昨天(周六)終於站到諾貝爾獎頒獎台上,發表和平獎得獎演說,細說和平理念。為民主獻出人生24年的她,坦言和平獎在她「心裏開了一道門」,鼓舞她繼續抗爭,更反映緬甸人的困苦沒有被世界遺忘。她認為,縱使世界完全和平不可期,緬甸國內的敵對仇恨仍持續,但只要大家齊心追求和平,世界就會更祥和。

昂山素姬站到挪威奧斯陸市政廳講台上,全場起立鼓掌致敬。1991年她得獎時,正遭到軟禁,由丈夫及兩兒代為領獎。21年後的今天,她坦言當年聽收音機廣播,得知自己獲獎,感覺「不真實」。

昂山素姬說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使她在心裏開了一道門。法新社

昂山素姬發表得獎演說後,笑容可掬地步離講台。法新社

昂山素姬昨天在奧斯陸市政廳發表演說,指獲頒和平獎,讓她在被軟禁歲月中覺得自己沒被世人遺忘。法新社

「諾獎在我心開了一道門」

「在軟禁期間,我常覺得不再屬於現實世界。(但獲獎)令我重拾實在感,把我領回人類社會。更重要是,諾貝爾獎令世界注意到緬甸追求民主和人權的鬥爭。我們沒有被遺忘」,因為「漠視苦難,就會有衝突」。「對我來說,獲獎就如同讓我把對民主人權的關注超越到國界之外。和平獎在我心裏開了一道門。」
雖然她為爭取民主人權而吃了不少苦,但她沒有懷恨,反而「慶幸自己活在一個世界各地的人會關注良心犯命運的時代、一個普遍把民主和人權視為所有人與生俱來權利的時代」。
昂山素姬對於人類抱持極大期望,相信只要人類齊心追求和平,世界會更美好,但她反對抱着盲目信念。「杜絕負面力量(是永不可能的)……追求世界絕對和平,是無法達到的,但我們必須持續朝着這目標行進,如同沙漠中的旅人目光不離那顆將引領他獲救的明星。」

金.阿里斯1991年代表母親領獎。互聯網

金.阿里斯在台下看着母親發表得獎演說。法新社

「即使沒有完全和平,同心協力追求和平,仍可讓個人和國家在信任和友誼中團結起來,令人類社會更平安、友愛。」她提到緬甸近日連續爆發教派和民族衝突,強調在多民族的緬甸,只有真心團結,國家才有和平的未來。
昂山素姬坦言,在逆境中發現了極少數的美好物事,其中一樣是善心的寶貴。「我蒙受的善意,不論大小輕重,都讓我確信善心在世間永不嫌多。善意就是以仁慈和暖意,回應別人的希望和需要。哪怕只是小小好意,也可慰解憂傷的心。」
善意可以改變世界,而昂山素姬更盼望世人同心「創造一個沒有人流離失所、沒有人陷入絕望的世界,每個角落的人都能自由過着和平生活」。

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左)與另一委員菲弗,歡迎昂山素姬親臨領獎。路透社

昂山素姬進入市政廳,全場人士起立熱烈鼓掌歡迎。美聯社

「望每個角落的人自由」

「所思所想、片言隻語、每個行動,只要是正面的有益的,就是為和平作出貢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做到。就讓我們攜手,嘗試創造一個和平世界,讓我們可以安心地入睡、快樂地醒來。」
後天(周二)67歲生日的昂山素姬,日前在歐洲行首站瑞士曾感不適,昨天看來精神仍不算很好。她之前表示,得獎演說並非21年前一早寫下,而是上周才執筆,所說的話反映了她擁有這24年的經歷後的想法。
由長年軟禁、害怕被放逐、連丈夫在英國病重逝世也不敢探望奔喪,到現在光榮出國,這次行程可說是她民主鬥爭的勝利象徵。但她前天談到緬甸民主路,說:「我們肯定還未到終點。遠遠未到。我們才剛起步。而且這條路不會暢順易走……我們必須本着全國和解的精神去克服重重障礙。」
這次歐洲五國行,是昂山素姬24年來第一次踏足歐洲,她前天到達奧斯陸,與首相斯托爾藤貝格見面,形容這是一次「再發現之旅,以新目光看世界」。她稍後跟在當地的緬甸人見面,之後會轉到愛爾蘭、英國和法國訪問,並在英國過生日。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