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作家劉繼榮一篇文章,這次大陸高考被浙江選為作文試題。要考生寫讀後感。
文章講作者剛上中學的女兒,成績中等,每逢朋友聚會,別人都在自誇家中孩子成績優秀,才藝非凡,他們只能扮深沉。報上看到一則九歲上大學的報導,爸爸問女兒:「你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女兒說:「因為我爸爸不是神父呀。」媽媽笑出聲來。有一次,親友相聚,大人要孩子說他們將來要做什麼,紛說做鋼琴家、明星、科學家,問到他們的女兒,她說:「我的第一志願是當幼稚園老師。」第二志願,她說:「我想做媽媽,穿着圍裙做晚餐,給孩子講故事。」親友愕然,面面相覷。
有一次,一群同事帶着孩子郊遊。他們的女兒照料食物,像小管家。其中兩個孩子在爭一塊糯米餅,各不相讓,大人也勸不來。結果女兒用擲硬幣方式,輕易解決了。
一天媽媽接到學校老師電話,說這次考試有一道附加題,要同學寫最欣賞哪一個同學,結果全班都寫上他們女兒的名字(除了她自己),理由很多:熱心助人、守信用、好相處,樂觀幽默。老師說:「你這個女兒,成績普通,但做人很優秀。」
媽媽對女兒說:「你快要成為英雄了。」女兒說:「老師說過:當英雄路過的時候,總要有人坐在路邊鼓掌……,我不想當英雄,想做路邊鼓掌的人。」
有的人追求卓越,有的人甘於平凡。追求卓越的人,很可能要踩着別人肩膀上位,有時必須口是心非。至於他們甘於平凡又好心的女兒呢?將來一定會成為賢淑的妻子,溫柔的母親,熱心的同事,和善的鄰居。有一個滿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