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開放九年,累積7,850多萬人次到港,踏遍大街小巷,初時多為掃貨,近年連住宅區也攻陷;不只奶粉、成藥被搶購,日用品也不能倖免。市民慨嘆物品被搶貴,「以前話藥房買嘢平啲,家冇呢支歌仔唱。」
上水成內地人購物熱點
2011年訪港旅客錄得4,200萬人次,67%來自內地,當中65.3%共1,830萬為自由行,較2003年內地剛開放港澳自由行的68萬人,暴升廿多倍。政府當年為挽救沙士疫症的低民望,爭取內地開放自由行,但缺乏長遠規劃;部份自由行欠衞生、喧嘩及插隊等「文化差異」,困擾市民。
與深圳一河之隔的上水,成為內地人即日來回購物熱點,但受惠的似乎都是藥房雜貨店;記者到上水觀察,內地客除奶粉及成藥外,連食品亦不放過,除早前「盲搶鹽」及益力多事件,零食也是一箱一箱搶購。
新康街廣安堂食品超級市場職員梁小姐說,近兩年來,顧客近九成是內地人,不少業主乘機加租,鄰近的街坊式電器舖,便因業主加租至每月10萬元而結業;藥房本是街坊生意,但她說因內地客日多,「家連價都唔俾講。」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說,內地客比例日高,藥房於過去一年新開了逾百間,集中在內地客多的地區,令全港大小藥房突破500大關。《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