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事 - 鄧達智

故 事 - 鄧達智

有關新界屏山鄧族歷史生活點滴的《屏山故事》(出版中華書局)際此林鄭月娥動議2029年終止丁屋申請時刻推出得到正面?還是反面回響?不去細究,堂弟鄧昌宇醫生出書動機倒是一片心。
跟筆者不同,昌宇基本未曾在故鄉成長,生活亦只是渡假形式,血濃於水的鄉情純屬DNA。翻着這本封面設計以綠色精簡構圖的小書,百計圖片填補了一些我亦忽略的片段,文字並非文學花巧反而充滿一片純樸簡約味道。
起碼六年前昌宇便構思動筆組合這本鄉情故事,夥同彭淑敏博士,區志堅博士及林皓賢先生共撰。原先邀請筆者參與,惜近年未見題材引起自己出書興趣,「天地圖書」出版小思老師,阿濃老師及在下共撰《香港老照片Ⅱ》之後曾被邀再寫一本純個人老照片,惜文字未見突破,只待日後機會成熟再作新嘗試。文字幫助不了,只好提供口述及家存照片以資鼓勵堂弟這片心事。
細讀下來,內容頗見趣味,箇中歷史遺漏人物得到補充。例如曾於清朝北洋醫學堂學習再往哈佛醫學院學醫,北京協和醫院成立初期的醫生鄧松年,昌宇直系親伯祖,我們的堂伯祖;也是新界首間醫院,博愛醫院創辦人之一,民國人物學貫中西,其開明態度改變了遠近鄉民,我們家對女性普遍持平等態度尤其教育及自由婚愛早於戰前已實行,松年醫生居功不少。
鄧族居新界元朗地區自北宋凡千年,多少人物故事風吹雲散,自中原南來繁衍後人以十萬計散佈輻射整個廣東並東南亞歐美大洋洲諸國。從來我們沒正視並仔細記錄當中寶貴章節,餘下只是幾號鋒頭虛名,失卻生活文化趣韻。近年新界原居民不時變作社會變遷眾矢之的,昌宇醫生以圖並文共情組合《屏山故事》也是其中一道識見了解原居民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