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睇街症隨時延誤病情!87歲的陳伯今年因屙血求診私家醫生,醫生認為情況嚴重,轉介到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安排入院做手術;豈料門診部醫生未有看清楚轉介信,也無仔細檢查,只安排他兩年後即2014年才覆診。一個月後陳伯因其他疾病到門診求醫,另一名醫生才證實他患上第二期腸癌!記者:梁昊賢
民建聯專業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恒鑌表示,街症診所人手不足,醫生往往要「做埋護士入資料落電腦嘅工作」,致診症時分神,服務質素下降。他坦言醫生診症時間十分重要,若陳伯個案因醫生一時忙亂而致輪候兩年,「分分鐘冇命!
預約七天仍未成功
街症醫生工作負擔過重,市民連預約看症亦有困難。61歲的趙太,曾連續兩日打電話預約「都冇晒籌」,被迫凌晨3時看急症,至早上7時才能回家,但她寧願留待午夜時人流較少去看急症。
民建聯昨公佈674名受訪市民對普通科門診服務意見的調查結果,當中61歲或以上長者佔逾五成。超過四成受訪市民不滿預約街症過程困難,兩成半多人試過三至四天才成功以電話預約;更離譜是有一成多人最長試過七天或以上未能預約。陳補充,電話預約手續繁複,按鍵不便長者使用,往往輸入大量資料後才知滿額。
促增夜間診症服務
醫管局雖已計劃每年增加30萬個街症名額,但他批評每日各間門診每個時段只增加三至四個籌,「根本係杯水車薪」,擔心新增名額「唔知係增加醫療人手,定縮短病人嘅睇症時間得嚟」,促請政府增聘醫生,增加夜診和延長假日服務時間。
陳又建議簡化電話預約服務手續,「電話預約一接通要首先講仲有冇籌,唔好嘥時間」,並引入「真人接聽電話」方便長者。
醫管局表示,去年超過九成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成功透過電話預約獲取籌號,並設立「長者預約專籌」予65歲或以上的病人,07年起已增加電話線路由350條至5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