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廷驊一手創立的南豐集團,是本港數一數二的私人發展商,在他低調性格驅使下,外間對南豐認知不多,在53歲時毅然由紡織轉行做地產的陳廷驊,全靠當時太古集團重組,放售位於鰂魚涌的地皮,為陳氏在地產行業賺取第一桶金。
土地儲備85萬呎
南豐首個地產項目其實是早於1965年發展的又一村福祥苑,及至1967年地產低潮時,陳廷驊大量購入廠房地皮和乙種公函換地證書,為集團日後地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1970年南豐上市時,已擁有工業及住宅樓宇41.3萬方呎,乙種公函換地證書32萬方呎、農地12.8萬方呎,土地儲備合共86.1萬呎,是製造業中的地產大集團。
其後陳廷驊不斷在本港擴大地產版圖,根據南豐今年初在新加坡發行債券時所披露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7月底,公司持有土地儲備85萬呎,發展中物業332.72萬呎。在本港的主要物業包括九龍灣傲騰廣場、將軍澳廣場及南豐廣場等;住宅項目包括羅便臣道80號及灣仔Queen'sCube等。
除在港擁有發展項目外,與其他本港發展商一樣,南豐近年亦拓展內地市場,資料顯示,截至去年7月底,集團在內地擁有10個發展項目,土地儲備61.18萬平方米,分別位於北京、上海、廣州、三亞、大連及秦皇島等地。
除了在紡織及地產業發展出色外,陳廷驊炒股技術亦為人津津樂道,89年樓市因六四事件大跌,他大手購入藍籌股,其後股樓齊彈,令他在兩市均大賺一筆。其中他亦持有不少地產股,南豐曾是信和置業第二大股東,但已逐步退出,至今只持有信置不足1%股權,但這不代表南豐減少證券投資,截至去年7月底,集團持有可出售證券價值高達101.73億元,其中大部份是藍籌股;以地區劃分,大部份證券在美國佔44%,其次香港佔40%。
除證券投資及地產外,南豐業務尚包括紡織,根據集團網站資料,每年營業額約1億元;至於航運業務,營業額則約9000萬美元。計及在本港、內地及海外資產,截至去年7月底,南豐總資產值高達800億元。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