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外圍波動 資金捧亞債

德智論衡:外圍波動 資金捧亞債

過去五年,亞洲本土債券市場的規模增逾一倍至5.5萬億美元,主要由消費需求上升及區內經濟迅速發展帶動(圖)。中國、香港及南韓的政府和企業債券成交額龐大,按亞洲開發銀行數據顯示,亞洲區政府和企業債券平均成交額比率從2008年3月的1.1倍,升至2011年12月的1.7倍。
我們贊成投資亞洲本土貨幣債券,理據包括:
(1)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發展仍處於初階,隨着當地債市的廣度及深度擴大,將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2)亞洲國家的基本因素穩健,能在動盪期間提供較佳的衝擊緩衝;
(3)基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當地融資來源較以外幣計價的借貸更為穩定;
(4)亞洲地區發展並不一致,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選擇,有助減低波動性和改善風險與回報。

受惠央行低息政策

亞洲具有多變的高增長及通脹特質,提供理想的分散投資機會。亞洲各國擁有獨特的市場特性,海外投資者持有大量印尼、南韓及馬來西亞政府債券,因此離岸資金流對這些市場構成重大影響;印度較由當地因素主導;香港及新加坡則被視為資金避難所,普遍受惠於避險環境。
在亞洲,有迹象顯示滙率升值與資本回報存在正向關係。儘管市場近期憂慮亞幣或因經濟放緩而偏軟,但我們預期不會大幅貶值,並認為亞洲國家的財政及貨幣穩健,有助抵禦衝擊。
此外,鑑於美國聯儲局有意在未來數年維持接近零利率,加上主要央行採取低息政策,投資者將繼續追捧能提供高回報的貨幣。
亞洲本土債券的風險及回報波幅持續下跌,受基本因素強勁及負債對GDP比率偏低支持,亞洲主權債券成為環球投資者的優質投資選擇。亞洲市場的年率化回報波幅自09年以來大幅收窄,特別是印度、印尼及南韓,而亞洲美元高級別及高收益債券的息差已收窄,並將進一步趨緊。
鑑於新興市場的人口結構及側重內需的經濟重整政策,預期當地的退休基金資產將迅速增長,特別是亞洲。聯合國指出,亞太區主要國家的65歲及以上人口百分比增長,將較全球其他地區迅速,意味透過退休基金保障退休後收入及累積金融資產的需求日增,為當地債市帶來持續的需求。
德盛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