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正燒:孭沉重陣頭 馮凱打不死

台正燒:孭沉重陣頭 馮凱打不死

儍的嗎?
台灣人就有這股根性,先有魏德聖傾家蕩產拍愛情電影《海角七號》,接着講歷史的《賽德克.巴萊》。論驚嚇都不及導演馮凱的《陣頭》,沒愛情、沒歷史題材,屬冷門。震撼情節發生在優先場只有一名觀眾入場,事後導演半開玩笑表示,那一刻真有想過選擇一種較舒適的安樂死方法,電影從無到有,最後成為今年農曆年台灣賣座冠軍。現實是反映台灣人對多元化的題材包容,還是香港人仍沉醉在《那些年》的溫柔當中。 撰文:何永寧

香港上映日期:6月21日

台灣電影《陣頭》的導演馮凱早前來港宣傳電影接受訪問,自言在台灣從事電視製作10多年,今趟是首次擔任電影導演,當中經歷如坐過山車般起伏。他清楚記得電影是在今年農曆年在台灣舉行優先場,當時正值台灣總統選舉,馮凱說:「我選了在西門町的戲院謝票,戲院打來說只有一個人入場,問我要不要去,我說:『一個也要來,我要親手送禮物給他。』去到時電影已經散場,人已經從另一邊走了,害我們要追出去攔他回來道謝送禮。」

柯有倫自言電影中講的那份堅毅,是亡父一直以來教他的做人道理。

《陣頭》導演馮凱擔任幕後多年,今趟才首次執導電影。 攝影:仇志德

優先場只得一觀眾

偌大一個400座位的電影廳,只賣出一張票,作為導演的感受自然難受,馮凱一路回家一路想為甚麼會這樣,他自言這是那麼多年來最難過的年關,他回想說:「就是不理解,能做都做了,之前免費放了很多場戲,觀眾的口碑都很好,就是不明有這結果。整整一個星期都不開心,不是開玩笑,有一刻真的想過怎樣可以不痛苦的死。那個新年真的難過,人很灰想起兩年的努力都白費了,之後由南到北的跑場去做宣傳。」
漸漸口碑來了,有人在facebook建立群組分享感受,馮凱現在談起來表現輕鬆,但只賣出一張票的壓力差點判了電影死刑:「其實我做導演的願望很卑微,我不是要賺錢,不賠就好了。」隨着口碑,《陣頭》成為今年台灣農曆年電影賣座冠軍,票房達3.7億新台幣。馮凱自言從小就有當導演的宏願,出身演藝世家,母親是著名製作人,自小馮凱就進出片場,他說:「自小就在圈中長大,差不多每一個電影的部組都當過,覺得當導演很有威嚴,在片場很有氣勢,不過後來電影市道不好,輾轉入了電視圈,不過做導演的夢依然沒有放棄過。」
兩年前偶然機會下接觸到九天民俗技藝團,馮凱便決意將他們的故事寫成電影:「陣頭在台灣很流行,他們帶着三太子的頭像配合鼓聲去跳舞,有點像舞獅。台灣人都會覺得陣頭的人都是些讀書不成或是些不良少年去做,不過這個民俗團每年都會帶着重20多公斤的陣頭像,沿台灣海岸跑一圈,用意是收集各地的怨靈回台中的廟去超渡,我很敬佩他們的精神,也深受感動。」
就在構思劇本的期間,馮凱自言推掉的工作收入就有5,000萬新台幣,他說:「連帶自己投資的那一份,搞不好我真的要自殺了。」他覺得陣頭雖然是很地沿性的故事,但戲中談到的父子情及勵志精神,放諸兩岸三地依然可以有共鳴,亦是他要拍這個冷門題材的原因。

男女主角柯有倫和林雨宣的愛情線較淡,電影標榜勵志精神及父子情。

棄用明星備受壓力

馮凱大膽起用柯受良兒子柯有倫、台灣電視節目主持黃鴻升(小鬼),二人在電影圈沒有太大叫座力,選角時都受到投資者的壓力,不過馮凱依然堅持:「拍之前老闆都有跟我提過不如找些有號召力的演員,我說不用,那些大牌約見面談劇本要兩個星期預約,看劇本又要等他們三個月,如果看完不拍,我又要花時間去找人。至少小鬼跟柯有倫很有誠意,開拍之前肯花時間去練,拍的時候超時都沒怨言,那些大明星那會理你。」

故事大綱:繼承衣缽爭啖氣

《陣頭》故事改編自台中九天民俗技藝團的真實故事,所謂陣頭差不多等同香港的舞獅,台灣人喜歡膜拜被稱作三太子的哪吒,當中獨特的電子音樂加上舞蹈,成為其特色。片中阿泰(柯有倫飾)出身自傳統陣頭家庭,離家到台北學音樂不成,回家後因父親被同門挑釁奮搶任陣頭。在父親傳統觀念之下及被看不起,連帶團員對這位少爺都毫無信心,加上對手阿賢(小鬼飾)的鄙視,激發阿泰的決心。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與團員面對艱辛,帶領他們背起大鼓,攀山涉水,踏上環島之路,為傳統陣頭重新定義。

柯有倫子承父業,吃盡苦頭。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