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庶快樂兼顧地球生態哥斯達黎加可持續樂土

富庶快樂兼顧地球生態
哥斯達黎加可持續樂土

鬥經濟實力可統計國內生產總值(GDP),鬥快樂可量度國民幸福總值(GDH),但如果富庶快樂人生要賠上地球做代價,快樂最終無法持續。兼顧兩者的「快樂星球指數」(HPI),指世上最可持續的樂土,是哥斯達黎加。

英國智囊組織「新經濟基金會」第三次發表「快樂星球指數」報告,根據人均壽命、主觀快樂程度(0至10分)和生態足迹(支持當地生活形態要耗用多少資源,單位為地球資源公頃)三項指標,為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排名。

哥斯達黎加

發達國不環保 拖低排名

當計及環保因素,發達國家排名紛紛被拖低,耗用龐大地球資源的美國,排105位,經常在人類發展指數名列前茅的挪威,亦只能排第29。HPI前十個國家有九個是生活不俗但生態足迹較低的拉丁美洲或加勒比海國家,越南也排第二。中國和香港分別排第60和102。
基金會幹事馬克斯(NicMarks)表示:「我們單靠GDP之類的經濟活動指標來量度進步,實在已太久了。快樂星球指數量度真正重要的東西──人們有多長命,有多快樂和他們的生活能否持續。」
英國《衞報》/美國《紐約每日新聞》

1.哥斯達黎加

人均收入屬中等,但社會網絡緊密,令國民賺錢多寡都覺快樂,快樂程度7.3,在151國家和地區排13,人均壽命79.3歲亦排28。政府將可持續發展列為國策,99%能源屬可再生,又扭轉砍伐森林趨勢,生態足迹排77,令該國第二次名列快樂星球指數榜首

2.越南

越戰後經濟持續發展,75.2歲的人均壽命已接近前列(第49),快樂程度5.8排57,中規中矩。越南保留傳統農業技術、能源消耗和消費水平仍低,令其生態足迹維持在第37的低水平,但進一步發展將考驗這局面

3.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給人毒梟問題和政治動盪嚴重的印象,但其實人均壽命有73.7歲,排68。國內70%成電量由水力發電,生態足迹排57。加上哥國很重視國民快樂問題,在城市規劃刻意配合和有大型扶貧計劃,令國民快樂程度有6.4,排36

4.伯利茲

人口只有33萬的中美洲小國,有豐富陸地和海洋物種,經濟以農業和旅遊為主,人均壽命76.1歲(第41),快樂程度6.5(第34),兩者皆不俗,加上排中游的生態足迹屬(第72),促成高排名

60.中國

中國人富起來了,不過貧富不均和人權問題,令中國人仍是不高興,快樂程度4.7排106,人均壽命73.5歲排70,污染嚴重但暫未追上歐美高消費生活模式,生態足迹排73,令中國HPI位於中游偏前位置

102.香港

香港人均壽命82.8歲,僅次於日本,全球排第2,整體富裕但貧富不均、競爭壓力大、有自由無民主的社會,市民快樂程度只有5.6,排60。高度依賴外地進口食品、高耗電和高耗紙的港人生活,生態足迹屬最差之列的第135,拖低排名

105.美國

第一強國人均壽命78.5歲排33,國民感覺良好,快樂程度7.2排17,不過美國人沒有汽車出不了門的生活模式,生態足迹排145,如果全人類都像美國人那樣生活,需要四個地球的資源才能支持,令美國排名比香港更低

149.卡塔爾

這石油生產國人均GDP比美國還多70%,人均壽命78.4歲排34,快樂程度6.6排30,但瘋狂開採石油製造的超高碳足迹,加上為主辦世界盃不惜建冷氣球場的豪氣,造就全球最差的生態足迹,HPI排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