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三年出去蒲,有個怪現象出現,就是所有女孩都漸漸變得樣子很像,似是很多親生姊妹團一起出擊。那些裝扮、髮型、化妝、假眼睫毛、大眼仔等等已不用多說,就是眼耳口鼻、面形輪廓也無分別。試過去一家模特兒林立的夜埸,情況更甚,剛被介紹認識了Mary,轉過頭與她傾談,原來那是Christine。無他,整容在香港已太普遍,所以模那麼難分辨。
我絕不反對整容,但只想問,醫學整容科技已那麼發達,要弄出多一點性格的面孔,仍是那麼難嗎?肯定不是。那可歸咎於甚麼呢?是美學問題。因為我深信,當你去整容醫生處問:可否給你弄舒淇那分得很開的眼睛,或陳妍希那包包面時?你最終都會被說服而弄出時下模的樣子。原因不是舒淇的眼睛或陳妍希的臉不美,只因那是充滿性格,再配合了他們恰到好處的其他部位而得到的美,套在別人身上,很難得出同樣效果。再者,那種美,與現今流行的美感,背道而馳。
長此下去,物極必反,我們會對一些我們看來認為平庸的面孔有興趣,不是因為我們感到那種樣子夠天然,而是我們已看厭了高鼻大眼的倒模樣。然後,再過兩三年,我們現在認為醜樣的面孔,必會大行其道,因為到時已變得罕見。
當科技令我們隨處可見從前漫畫般的洋娃娃樣,我們便會尋覓精神上的滿足才會真正感到滿足。
不久將來,從前認為完美的眼耳口鼻已無價值,只有樣子滲出的性格最值得欣賞。這等同現今通訊科技太發達的同時,WhatsApp、email、facebook、微博等等充斥通訊世界,你拿起一支筆,寫一封信,可能來得更窩心。
作者Profile
電台節目主持,說話坦蕩蕩,文字赤裸裸,自言生活多爪多棲冇規冇矩,但有態度,認為「愛情」就是Sex的昇華。
作者:余迪偉
逢星期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