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房屋貧富問題

無視房屋貧富問題

【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在位七年,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升至全球數一數二,樓價飆升逾萬元一呎,一街之隔卻是基層家庭擠住劏房。曾蔭權昨天在立法會答問大會「認衰」,承認任內貧富差距擴大,激化社會怨氣,遲遲不復建居屋與民意有落差。不過,他仍「死撐」,房屋問題是金融風暴後,連串救市「重藥」的後遺症。議員則怒轟他對不起香港人。
曾蔭權昨天為自己「埋單計數」,仍自吹自擂上任時作出的170多項承諾和諮詢,大部份已落實。然而,他在位7年,貧窮及房屋兩大問題持續惡化。他昨天企圖為自己扶貧不力開脫:「以前我一直相信,只要經濟起動,造大個餅,透過滴流效應,各階層自然可以共享經濟成果,但實踐下來,現實同理論係有出入。」

議員斥對不起港人

曾蔭權任內另一大敗筆是房屋政策。他昨天辯稱,房屋問題自回歸後就一直折騰香港人,只因金融風暴令樓市爆破,中產受負資產困擾,當時政府為救市而停止定期賣地、停建居屋,暗示房屋問題非他一人的責任。他說:「2010年重新提出每年平均提供可建兩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嘅土地儲備,外界批評反應不夠迅速,亦有批評指我喺復建居屋問題上,起初與民意要求有落差。」他辯稱,遲遲不復建居屋,是要花時間研究改善轉賣的安排。
曾蔭權勉為其難「認衰」,議員不收貨。民主黨黃成智斥:「你未退休就準備住6000呎大屋,老人家就要執紙皮;外訪55次要住大房(總統套房),市民就住劏房,瞓街都畀人趕!」該黨李華明指,眼見曾由上任的7成民望,跌至離任前僅得3成,「最傷嘅係老弱傷殘,經濟好但落唔到弱勢社群度,你對唔對得住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