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制令民望插水

問責制令民望插水

【本報訊】董建華、曾蔭權先後領導香港15年,兩任特首民望都「高開低收」,曾蔭權上場時民望高達7成,現在卻諷刺地有7成市民反對他出任特首。他昨天直言,民望分水嶺是2008年擴大政治問責制,引入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問責制劣評如潮,他承認低估了問責制所引發的政治後果。
2008年曾蔭權擴大政治問責制,民望「插水式」跌穿50分水平。他當年擱下豪語:「對於民望嘅上落,從私人嘅虛榮心嚟睇,我覺得只係浮雲。」視民望如浮雲的曾蔭權,昨天在答問大會的開場白中特意提及民望,「我係低估咗問責制所引發嘅政治後果,以及擴大問責制涉及一系列複雜嘅問題,包括點樣選拔政治人才,量才而用,咩嘢係合適聘用條件,問責官員與公務員關係等。」他說已為擴大問責制「付出政治代價」。

仍硬銷五司十四局

曾蔭權自知問責制問題多多,候任特首梁振英則打算進一步加設副司長一職,社會對此甚有保留。不過,曾昨天多番為梁振英硬銷五司十四局,「重組架構並非關乎個人嘅政治野心、慾望」,指議員不應將問責制檢討與改組混為一談,促7月1日前通過新政府改組,令梁班子「齊齊整整上場」。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指,市民和議員認為問責制成效不彰,應先檢討制度,而非匆匆通過五司十四局方案,令政府每年額外動用7,000多萬元。泛民議員針對改組在財委會提出多項動議。她強調,不會因個人立場影響公正性,將不偏不倚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