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款東方酒不宜過量飲用紹興花彫含致癌物最高

34款東方酒不宜過量飲用
紹興花彫含致癌物最高

《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港人閒時喜歡少酌怡情,甚至烹調時用酒添加香味。不過,消委會測試市面36款東方風味酒精飲品,包括紹興酒、糯米酒及梅酒等,發現其中34款酒類均含有可致癌的物質「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其中一款來自浙江的「古越龍山正宗紹興陳年花彫(五年)」含量最高,每千克含0.26毫克。消委會呼籲市民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品。
記者:譚靜雯、黃岸東

氨基甲酸乙酯是食物在發酵或貯存過程中天然產生的物質,普遍存在於發酵食品和酒精飲品中。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指出,動物實驗顯示此物質不但會損害基因,亦會引致多個器官組織患癌。
消委會參考內地行業標準,測試市面36款東方風味的酒精飲品樣本,當中包括16款紹興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產品,售價由24.9元至270元不等。結果發現,其中34款酒精飲品均含氨基甲酸乙酯,而且含量差異頗大。當中紹興酒樣本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由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糯米酒及梅酒樣本則由每千克0.01至0.15毫克。
消委會同時檢視酒精飲品的標籤,發現11款產品包括「紅萬壽花彫酒」、「長青牌超級珍藏黑糯米酒」等有標籤聲稱,指「含豐富天然維他命補血成份最高」等,但產品並沒有按法例要求同時列出營養標籤,註明成份及份量。食物安全中心已跟進個案,並向違規的零售商、製造商、進口商發警告信,或要求業界在限期內提供科學證據支持其營養聲稱。

煮餸灑幾滴影響不大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梁光漢表示,本港現時無法例規管發酵食物和酒精飲品的氨基甲酸乙酯最高限量,也無相關的國際標準,提醒氨基甲酸乙酯對酒精飲品飲用量高的人,有潛在健康風險。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補充,經食物攝入有關物質不會對健康太大影響,「煮餸都係落少少,唔會成杯咁倒落去煮,飲一杯同灑幾滴酒差好遠」。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不同種類的酒精飲品,其「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差異可以很大,已向業界發出指引,建議貯存及運送期間使用合適的容器和不透光的箱子,避免產品暴露在強光下,以減少「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