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龍舟四圍涌 為食搵老公

食字部:龍舟四圍涌 為食搵老公

大澳的端午龍舟游涌,原來已有百多年歷史,去年更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城市人可能會嫌扒龍舟又熱又曬又濕身,但坐埋同一條船那種同舟共濟的熱血,真的沒有一種運動能與之相比!藉着大澳游涌的推廣活動,我們跳上了這艘會動的遺蹟,感受這一份熱血之餘,再乘機食勻大澳!

記者:陳劭敏
攝影:楊錦文
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Model:Michelle、James、Nixon@PureModels

百年傳統

■體驗完大澳游涌,當然要乘機食勻大澳地道美食才叫不枉此行!

大澳游涌的由來,是相傳在百多年前,大澳出現瘟疫,漁民以龍舟載着從各廟宇接來的神像遊走水道(游涌)之間,及後瘟疫得以驅除,傳統亦延續至今。現每年的端午節,大澳的三個傳統漁業行會: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都會遵循古老的傳統,前往大澳四間廟宇: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及洪聖廟請出小神像,進行游涌。上百年的傳統,自然規矩多多,登船者除了是清一色男丁外,就連俗稱四眼仔(妻子有孕者)的也不能登船。在開始游涌前,行會的長老會以雄雞血混到白酒裏,然後灑到龍頭、龍尾及船身上,稱為「喝龍」,具辟邪之意。但因近年政府禁止市民飼養活雞,此儀式已成絕響。不說不知,原來小小一個大澳,已有達十多個龍舟會。在這裏扒龍舟的普遍程度,就是在街頭巷尾,隨處也會聽到人們討論各自的備戰情況,甚至連小記乘坐的觀光船船長,原來也是退役的龍舟成員!而當天主辦活動的,則有十歲便開始扒龍舟,自認是龍癡的樊景偉:「我好享受成班人團結一致去做一件事!我哋次次玩完都會坐埋一齊討論大家的表現,呢類團體活動家越來越少有喇!」

■扒龍舟消耗的體力相當大,手力、腳力、腰力缺一不可,但當天的試玩者均大呼好玩!

■不是歧視,只是源於大澳游涌的百年傳統,所以只有男丁才能登上龍舟!

■樊景偉(左五)期望舉辦更多推廣活動,吸引年輕人參與,以防游涌變成歷史。

傳統蝦醬以外

扒龍舟體力消耗相當大,要用盡手、腳、腰,幾近全身的力量,所以玩完當然要醫醫肚!來到大澳,買番兩、三樽蝦醬是指定動作,然而政府將在年底開始禁止在香港水域網蝦,雖然一些店東表示蝦醬未至於會消聲匿迹,但數量一定會大減,所以要買趁手了!如果你跟筆者一樣,不太受得了蝦醬的強烈味道,則可以一試益昌海產全新推出的熟蝦醬,在基本蝦醬中加入蝦肉,且入樽前經過煮製,用來撈麪、炒菜最一流;還有自家水產製作的蜆肉醬及黃花魚春製成的魚子醬。決定不了選那一款?大可稍移玉步到對面的小食店,一試以上不同醬汁入饌的油菜、魷魚及墨魚丸等,試過才買都未遲!

■年底開始禁止網蝦後,蝦醬的產量定必大減,要買趁手!

■大澳魚子醬$45/樽;大澳秘製蜆肉醬
$35/樽(a)

必吃搞鬼小食

來到大澳,除了要找蝦醬,別忘了找老公。說的不是皮膚黝黑的大澳壯丁,而是蝦豬餅Husband!這個搞笑的名字源自蝦豬餅的普通話諧音,此老公其實是以薄餅包着蝦醬、蝦米碎、豬肉碎和洋葱粒等餡料的小吃。即叫即煎的薄餅烤得微焦,相當香口,難怪連出名奄尖的蘇絲黃也讚好!暢遊最新景點大澳文物酒店前,必經大澳小學旁的那條斜路,雖然不如長安街及街市街般熱鬧,但同樣有不能錯過的小食,其中就有全港獨家的斑蘭雞蛋仔。顏色帶綠的雞蛋仔起初看上去還以為是綠茶味,誰不知原來是老闆娘以自家種的斑蘭葉磨成茸製成!小店還有出售大澳另一特產紫貝天葵茶,以酸梅湯混合天葵製成,味道酸酸的,據說性寒的它更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及護膚之效!再沿着斜路走到消防局,便會找到早已成為大澳名牌的茶果財,負責製作的老伯伯堅持慢工出細貨,所以出品有限,很多時候兩時前已告售罄,所以一到埗先買茶果為上策!

■蝦豬餅搞鬼的別名「Husband」,來自名稱的普通話諧音。$18(b)

■紫貝天葵茶$10/枝(c)

■豆沙甜茶果、花生甜茶果、眉豆鹹茶果各$4.5(d)

■斑蘭雞蛋仔$14(c)

(a)益昌海產(29855312)
大澳永安街48號

(b)張財記蝦醬(29857428)
大澳吉慶前街48號地下

(c)無名小食站(97041182)
大澳石仔埗街119號(小學對面)

(d)茶果財
大澳石仔埗街106號地下(消防局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