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銀每日做到多少新貸款業務,成為中央穩經濟增長「成績表」。6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大銀行只借出66億元(人民幣.下同),與5月下半月比較,增速減慢,若6月內新增貸款仍未能有5月份表現,中央再頻推微調招數不為奇。
消息人士稱,銀行監管機構的「微調、預調」政策,包括銀行可能會被動員支持發改委已審批項目的貸款需求,而監管機構也可能會鬆動對鐵路、公路、自身具備還本付息能力的融資平台項目、中低價位和中小套型住房等貸款限制。此外,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鐵公基等貸款政策都有可能調整。
料動員撐發改委項目
銀行界人士稱,無論從金融機構總行還是地方分支機構,5月份以來正越來越多接收到來自地方政府強而有力投資衝動下的政治動員,「要保證國家發改委已批項目的貸款需求」。
中央如此緊張,為的是新增貸款回復增速時快時慢。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道,6月首周,工行(1398)、建行(939)、中行(3988)與農行(1288)四大國有銀行新增貸款僅66億元,信貸市場並沒有如期出現回暖態勢;而存款也延續了此前一貫的月初大規模回落的情形,四大行存款較5月底大幅下降2720億元。
要銀行「放水」,才能穩經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工業增加值增速通常和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保持三到五個百分點的差距,如果6月份經濟資料沒有明顯提高,第二季度中國GDP增速或降到7%以下。
房產調控難全放鬆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針對增長乏力的現狀,國家可以適當調整政策,但不宜過度,因為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不完全是政策能解決的,短期保增長的目標與中長期調結構的方針存在一定矛盾,政府不應片面出台短期刺激經濟、長期埋下隱患的政策,只要保證經濟下滑力度不至於過大即可。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亦認為,穩增長沒必要進行政策轉型,而應保持穩中求進的基調,優化政策組合,針對近期一些呼籲「樓市鬆綁」的聲音,他指出,房地產調控不能完全放鬆,但可以對首套房採取定向寬鬆,以盡量滿足老百姓對住房的剛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