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師老無功不是甚麼秘密,奧巴馬政府高層官員正為此大傷腦筋。前幾天,美國國防部長柏內塔(LeonPanetta)就公開發作巴基斯坦這個前度反恐親密戰友,批評該國政府縱容恐怖組織在境內活動,直接威脅駐阿富汗美軍安危。他更拋下狠話,指美國的容忍已到極限。
老實說,批評巴基斯坦縱容恐怖組織有點寃枉。這個國家是在先天不足下建國,政治長期不穩,軍人干政問題嚴重,除了軍隊及大城市能有效管治外,偏遠省分,鄉郊地區基本上處於三不管狀態。要不是這樣,巴基斯坦當年也不可能成為反對阿富汗蘇軍的後勤基地。可以說,巴基斯坦政府不是縱容,只是沒有足夠能力、資源把好關而已。
撇開美國跟巴基斯坦的齟齬,如何為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埋尾不單困擾政府高層,專業軍人、軍隊參謀人員、軍校教官也在為如何總結經驗有不同意見及爭端。核心問題是:美國、美軍在這兩場戰爭達到了甚麼目標?美軍的反顛覆滲透(Counterinsurgency)策略是否有效?
前不久紐約時報有一段特寫,說的正是西點軍校(WestPoint)內的爭議。支持在伊拉克、阿富汗反恐反顛覆的人認為,十年下來,美軍成功除去了薩達姆政權,又讓伊拉克學懂在暴君去後自己管理自己,不能算沒有成績。反對一方認為,花掉一萬億美元,死掉超過六千個美軍,美國仍然未能贏得伊拉克,阿富汗人的心,由美軍扶持的政府仍未站穩腳步,塔利班組織更有捲土重來之勢。這樣的成績表無論如何不能算合格。
除了對整體戰果有爭論外,軍校教官對美軍是否該再像在伊拉克、阿富汗那樣協助建國也有激烈爭端。支持的認為政權更換(regimechange)是個合理的目標,軍隊有能力執行。反對的認為推動政權更換要動用大量軍隊,耗時極長;美軍火力強大武裝精良的優勢又發揮不了,反而經常令美軍陷於捱打狀態,拖低軍隊軍人士氣。有軍官甚至斷言,要讓阿富汗局勢真正穩定下來需時至少七、八十年甚至更長,無疑美國政府及人民有沒有這樣的耐性。
軍校教官的爭論如何影響學生,如何影響下一代軍官只怕要二十年後才知道。唯一確定的是美國朝野已對阿富汗局勢膠着失去耐性,只是還找不到光榮撤退的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