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琴編輯司明專欄,別出心裁挑了一首他填詞的時代曲作書名,後知後覺的我這才如夢初醒:小時候多首心愛的歌曲,原來出自同一位詞人手筆。尚處於半文盲階段的黃毛小子,聽歌理所當然只留意歌星,周璇白光姚莉葛蘭葉楓崔萍靜婷潘秀瓊,毫無差錯憑嗓音分辨身份,幕後英雄一概不聞不問;之所以對「司徒明」這名字另眼相看,因為最早記憶裏有一首《大江東去》,烙印在耳膜揮之不去,成年後追溯前塵,把無心插柳的詞人定位為啟蒙老師。石破天驚的一刻發生在美國加州某戲院,銀幕上的夢露當着滔滔流水唱出主題曲,性感紅唇傾訴的明明是「那裏有一條河,名叫不回頭的河,有時非常平靜,有時狂野自由」,耳際卻響起老家留聲機七十八轉的餘韻,「看流水悠悠,看那大江東去不回頭,有時浪淘淘,它有時靜悄悄」。翻譯原來可以是這樣的,毋庸竹門對竹門,一旦捕捉了神髓,浸在異國的文明反而更玲瓏剔透。
《異鄉猛步》之前沒存在檔案。同樣改編自佐治古尼姑姑露絲瑪麗古尼原唱的《MamboItaliano》,天生camp精當然熟悉《叉燒包》,張仲文女士上氣不接下氣推銷廣東包呀上海包,可惜呼之欲出的意淫並沒有將我拗直為崇拜胸前粉肉的異性戀男。司徒明這首由張露和曉露姊妹花演唱,音色更接近原版,除了直譯的「猛步」,「異鄉」其實巧妙移植了Italiano帶頭的「I」,並且順手把「意大利」套進想像。那個年代,歐洲地圖上直踢地中海的皮靴還沒有生產風靡全球的名牌時裝,正式譯名是「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