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身形矮小的老婦,攀上大型垃圾桶,在菜渣殘羮中拾起過期麪包,邊吃邊摷……。這幕婆婆執麪包情景,近月在青衣長發邨每日上演,觸動無數街坊心靈。《蘋果》追查下,揭開這名年近九旬婆婆的悲凉身世;她是四子女之母,早年含辛茹苦養家,晚年卻未獲子女照顧,獨居公屋,領取的綜援金大部份亦要寄給鄉間患病兒子,過期麪包是她主要食糧。記者:莫家文、劉漢權、梁琬珊
每日早上5時50分,青衣長發商場內便利店職員,會將過期麪包棄於邨內的垃圾站;約10分鐘後,一名婆婆手持膠袋到來,她伸手入垃圾桶內拾起麪包,放入膠袋,有時會因太肚餓邊食邊執,不少街坊曾出言相勸,但婆婆只懂說鄉下話,雞同鴨講,街坊愛莫能助。
長時間垃圾桶「覓食」
《蘋果》記者前日清晨到上址,發現婆婆準時6時到場,走向一個大型垃圾桶,她探身見有多個麪包在內,欲伸手但觸不及,竟企圖將垃圾桶拉下執拾麪包;其間有客貨車倒車泊位幾乎將她撞倒,商場保安見狀上前勸止:「唔好執啦,啲食物都唔乾淨,食咗可能出事㗎!」婆婆合十哀求不果,最終放棄。
婆婆稍後返回附近長安邨獨居單位,記者上門探訪,揭開她不為人知的一面。這位視變壞麪包為食糧的88歲婆婆叫林妹妹,她透露每月能領取3,200多元綜援金,但支付雜費、醫藥費後,餘錢大部份都寄回鄉下給患病長子;平日生活捉襟見肘,在垃圾桶內「覓食」約有十年之久。問她不怕食物變壞?林婆婆淚珠盈眶,欲言又止。
在福建福清出生的林婆婆,育有二子二女,姓何丈夫早年到新加坡打工一去不返,由她獨自湊大四名子女。她聽聞香港有工作機會,1979年已55歲的她仍偷渡來港;由於不識字,僅懂得說福州話,只能靠打散工及拾垃圾養家。
林婆婆的生活沒有因在港打工得到改善。長子在一次意外腰部嚴重受創,多年來長居福建休養,幼女誤服藥物身亡,次子、三女其後則移居香港落地生根。現年57歲的次子育有兩女一子,無力接濟母親;51歲三女與她同住長安邨20多年,但雙方不咬弦。
社署正跟進林婆婆個案
婆婆三年前搬到安泊樓,孤伶伶生活。她哭訴,即使三代同堂,親人鮮有主動聯絡,過時過節從未有人探望;她亦不想打擾住同邨女兒及外孫,自己過活,平日到街巿執拾地上棄置爛菜及過期麪包。
婆婆居所頗企理,打開雪櫃有些雪到硬的魚丸等,她拿出一塊豬軟骨給記者看,透露是日前在肉店撿來,但不捨得吃,記者見食用日期已過了多天。婆婆又展示鍋中一大兜已煮熟米粉,以及兩個拾到的過期麪包,就是她這星期的食物。問她會否繼續執過期食物,林婆婆不置可否。社署回應指,該署北青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一直有跟進林婆婆個案,昨已上門探訪並與其家人聯絡,提供適切的協助,包括輔導及情緒支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