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伊利沙伯醫院發生涉及糟蹋血液的事故。該院手術室一個儲存血液的雪櫃,疑因壓縮機故障「跳掣」,68包血液在攝氏12至13度高於標準溫度下存放逾8小時,結果全部報廢。但一名孕婦產後曾輸入兩包高溫血液,醫管局已安排她接受細菌感染檢查,現情況穩定。血液學專科醫生指,血液在過高溫度下存放會滋生細菌,病人輸血後可能細菌感染至敗血症。
68包血液報廢
醫管局昨晚公佈,伊利沙伯醫院一名手術室護士在上周日(10日)凌晨零時,在例行巡查時發現醫院手術室二樓儲存血液的雪櫃出現故障,檢查後懷疑是壓縮機故障雪櫃「跳掣」。
職員檢查後證實,雪櫃溫度上周六(9日)下午4時起開始上升,由標準的攝氏2至6度,升至12至13度間,櫃內68包血液不能再用,需全部棄置。
護士翻查輸血紀錄,確定一名孕婦曾在9日晚上約10時產子後接受輸血,並輸入其中兩包受影響血液。
醫管局表示,醫生已為該名產婦進行檢查,並安排各項血液及細菌感染檢查,相信兩包血液屬密封式處理,產婦受血液影響機會低,她現時情況穩定,生產過程中亦曾接受抗生素注射,院方會繼續密切監察其情況。
至於儲血雪櫃雙重警報系統未有響起,該院初步調查顯示,是由於連接到護士站的警報系統不正常接駁,至雪櫃「跳掣」後警報未有響起。醫管局就事件致歉,並聯同機電工程署調查事件,預期6至8周後完成。
本身為血液學專科醫生的養和醫院臨床病理及分子病理主任馬紹鈞醫生指,紅血球應儲放在攝氏2至6度,若超過10度則會滋生細菌,不宜輸入人體,一旦直接輸入病人血管,有可能導致敗血症,出現血壓低及急性發燒等嚴重反應。
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今次是去年佛教醫院壞雪櫃「失血」事件的重演,認為公立醫院一錯再錯不能接受,促請該局要徹底檢查所有同類型的雪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