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兵馬俑新解說軍事學校 推演陣法

專家兵馬俑新解說
軍事學校 推演陣法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陪葬的「地下軍團」,為目前多數考古專家和歷史學者的說法,但也有地質專家經30多年研究提出新觀點,認為它實際上是用於軍事教育、訓練的模特兒,以及推演陣法的教具,而秦兵馬俑坑則是2,000多年前秦國軍校的遺址。

俑坑內沒將軍指揮

陝西省地質礦產局研究員孫嘉春研究秦始皇陵地及兵馬俑30多年。他指,兵馬俑距離秦始皇陵外城牆有1,000多米,俑坑內也沒有「將軍」指揮,此情況顯然不符古代「事死如事生」傳統,而將它作為培養「虎賁之軍」的軍事學校,才是最佳的選項和解釋。
孫嘉春還認為,兵馬俑坑為半地下建築,頂部高出原來地面,與秦始皇陵封土周圍各陪葬坑多深達8至10米完全不同;俑坑面積達1.4萬平方米,甬道縱橫交叉,四周通道多達20個,明顯為方便出入,顯如一個推演陣法的演兵場。坑中兵俑未戴頭盔,亦非作戰狀態。
孫嘉春指,兵馬俑面向東方虎視眈眈的狀態,表達了秦國以東方六國為假想敵的戰略圖謀,而三個俑坑組成一組列兵教兵場,坑南近二萬平方米窩棚式營房,和俑坑前後板瓦覆蓋供管理人員使用的建築物,共同構成一個秦國軍事學校的有機整體。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