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劈價 下游露曙光興業太陽能定單逆市翻一番

上游劈價 下游露曙光
興業太陽能定單逆市翻一番

公司專訪
內地太陽能上游行業在產能過剩打壓下如一潭死水,從事下游產業鏈的興業太陽能(750)卻認為,組件降價不僅對下游是機遇,對社會更是利好,可有效推動太陽能應用,公司今年迄今手頭定單已較去年同期「翻一番」。記者:陳韻妍

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越來越高,相反新能源發電成本隨着技術進步不斷下降,遂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新能源發電領域,今年金太陽示範工程的總規模除較往年大增185%外,獲批企業名單中亦出現很多新面孔,如中國建材集團。

投資回報期縮近半

興業太陽能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紅維接受專訪時表示,近年越來越多企業以投資身份進入金太陽工程,資金的湧入可促使技術進步,如公司今年獲批150兆瓦(MW)裝機量中,89.2MW是為其他客戶提供系統集成和技術方案服務的項目,希望未來會有更多類似的合作項目。
多晶硅及組件價格去年輾轉下滑,惟今年首5個月現貨太陽能用多晶硅價格指數僅跌12.5%,跌幅較去年的75.45%減緩。他認為,「今年(組件及多晶硅)再大幅降價可能性不大」,但受惠太陽能組件及逆變器價格兩年減幅逾50%,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的投資回報期亦由過往7至8年,縮減到3至5年。劉氏坦言,美國「雙反」,歐洲又因債務危機致需求疲弱,上游光伏組件產品「現在已經很難出口,但上游企業通過技術進步再降低成本,這對下游行業是好,也可以讓社會用電更普遍,那麼投資太陽能就更有價值」,公司亦積極與其他太陽能相關企業發展戰略合作關係,包括製造逆變器的中國南車(1766)。

拓美國亞洲 未擬攻歐

撇除金太陽工程,興業手頭定單約2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倍增,預計全年實際完成定單數量超過30億元。他稱,今年海外業務佔收入比重將由去年僅1%升至逾10%,因海外市場過去仍在準備前期工作,在滯後效應影響下今年才入賬。
興業現時的海外市場分美國、東南亞及港澳三大區,當中向美國出口高端幕牆材料,向東南亞出口光熱光伏產品,港澳地區則有幕牆及BIPV建設工程,唯獨未有涉獵歐洲。他指歐洲是光伏組件出口商而非應用商的最大市場,加上當地電站接駁的技術含量較BIPV為低,故公司考慮後暫時未有意進軍當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