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凱:天下第一泉 - 鄭培凱

鄭培凱:天下第一泉 - 鄭培凱

這一汪烏青色的池水,帶點詭秘的深沉,水面上像是覆蓋了一層灰色的薄膜,阻擋了天光雲影的徘徊,讓你摸不透底細。的確有好幾個泉眼,咕嘟咕嘟由池水深處上湧,製造了一些漣漪,也引發一些疑惑。這就是唐宋時期文人墨客盛讚的中泠泉?所謂「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的天下第一泉?

跟我一道來訪的朋友,包括金山公園管理處主任,似乎都不太自在,好像感到這一池烏青不太給面子。人們說到泉水,總是先聯想到清澈、晶瑩、明亮、爽透,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一種爽朗透徹的意境,是讓人心靈淨化的泉源。眼前這一汪池水,雖然還說不上聞一多的「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但是,天下第一泉的賣相,總不該如此吧?就有朋友相當疑惑,問主任說,前幾年好像池水還清澈的啊,怎麼現在渾濁成這樣了?主任說,前幾年清理過一次,泉眼都還透徹,不知道為甚麼,很快就淤起來了,恐怕跟生態環境改變有關,不好處理。你看,這長江北移,金山附近都圍成一個內陸湖,發展湖光山色休閒遊樂區了,中泠泉一定受到影響。你們還沒往井欄的側面看呢,這片竹叢後面蓋了大賓館,誰知道會不會阻礙泉水的地下水脈?我們這才注意到,竹叢後面真是隱藏了個大賓館,像一頭怪獸,虎視眈眈,想要吞噬池水周遭的青綠。

來到鎮江,我就跟朋友說,金山寺旁有個中泠泉,自從晚唐以來就盛稱為天下第一泉。本來是在揚子江心的,幾百年前因為長江北蕩,南岸淤積,成了陸地,有一段時間失蹤了。到清末又在南岸的淤積地湧現,既然泉水還在,值得瞻望一番。於是,就乘了船,蕩漾過沿岸秀麗的風光,來到這片已經淤積了幾百年,形成了半島的地塊。遠遠望去,中泠泉周遭的風景還是不錯的,十米見方的水池,圍上漢白玉的井欄,大概是清光緒年間狀元知府王仁堪所建,旁邊還有亭有閣,更有蒼松翠竹,自成一片清涼天地。井欄的當中,有塊石匾,上刻「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筆勢遒勁,很有點米芾寫「第一山」的韻味,石匾左側已經剝裂,寫著「光緒癸巳五月閩縣王仁堪題」,也就是一八九三年初夏題的字。這個王仁堪(1849-1893)很是個人物,出身福州三坊七巷的黃巷(據《三坊七巷志》),光緒三年(一八七七)中了狀元,曾上疏進諫,反對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被外放到江蘇,任鎮江知府,因為政績卓著,調任蘇州知府,卻積勞成疾,才半年就死在任上,享年不過四十五歲。士民懷念他的功績,在金山冷泉(即中泠泉)旁建祠堂紀念。我很懷疑,眼前所見的亭台樓閣,前身就是王仁堪祠堂,才能有今天這片小小的寧靜。

天下第一泉的稱號,在中國有好幾個,如北京的玉泉、濟南的趵突泉,不一而足。然而,要說得古遠一些,在清朝以前,則「揚子江心水」的中泠泉,是比較膾炙人口的。今天的中泠泉旁,立有一塊石碑,還有新建的觀光標柱,都說「天下第一泉:原在江心,名中泠泉,在萬里長江中獨一無二。近百餘年來,逐隨金山登陸。唐代著名品茶專家陸羽、劉伯芻評此泉為天下第一。」其實,這個官方說明有誤導之嫌,很有問題。我在「喝茶要擇水」一文及《茶道的開始》書中,仔細分析過陸羽和中泠泉的傳說關係,明確指出,陸羽從來沒說過中泠泉是天下第一泉。說中泠泉是天下名水第一的文獻,始自晚唐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列舉了兩張名單,其一是劉伯芻認為中泠泉是天下第一,其二是陸羽認為廬山康王谷水簾水是天下第一。張又新所記,被歐陽修痛斥為「妄說」,還罵張又新為「妄狂險譎之士,其言難信」。且不管張又新的說法難信不難信,至少他從來沒說陸羽認為中泠泉是天下第一,也不知如何一來二去,民間就把陸羽扯進來了,真是一筆糊塗賬。
中泠泉是否天下第一泉,可以暫且不論,至少是個有趣的歷史傳說,更是風景優美的古蹟,讓人流連懷想,聯繫起古今山河變異的滄桑。還希望地方領導在圍湖截流、打造金山觀光景區的過程中,不要施行「改天換地」的大計,破壞了中泠泉這片青蔥寧靜的風雅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