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最大城巿伊斯坦堡,是一個海的城巿。全長30公里的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Strait)把伊斯坦堡分開兩份,東面陸地是亞洲,西面陸地是歐洲。海峽最寬闊部份3,700米,最狹窄部份只有700米,由南至北,分別滙入馬爾馬拉海及黑海。
博斯普魯斯在希臘語意思即牛渡,傳說古希臘萬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雄壯神牛,馱着一位美麗的人間公主,游過洶湧的海峽。現代人橫渡海峽,可於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魯斯大橋行車,或可乘坐十多分鐘渡輪。
小人物點綴海濱
海峽兩邊的歐洲與亞洲,有着不同經濟重心,也有着不同的風光,不同人、不同心情。攝影記者分別從海峽兩邊走,看海,看土耳其人怎樣跟大海生活。歐洲那邊海濱,離開商業繁華昂貴地段,在深藍色大海前,一個一個不同的小販走過,像是為了點綴前面恒古已有的海洋,像是專程來演一段人生小過場。
教徒於岸邊跪拜
柱上橫插一支一支粉紅色棉花糖,個子小小的小販,推着、掛着飲品或雪條。一位打扮整齊的胖伯伯推着小車,裏面有蛋糕、麪包及鬆餅,在一片天然的深藍前面,他令海洋濺起一點優雅閒適。幾位叔叔,下水暢泳一陣子就上岸,海洋似是私家水池,也有潛水打魚的人,海邊世界,土耳其小貓可能是最不愁吃的貓。
亞洲那邊,不時看見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簡便裝束的男人,進入清真寺前,悠然坐在堤岸邊用天然海水洗腳。一張對海的長椅,短短時間內,為最少九個人,輪流提供無金銀交易的免費娛樂:看海,吹海風。走到亂石灘頭之時,正好是穆斯林一天五次禱告的其中一段時間,一塊潔淨的布,成為教徒海前跪拜的淨土。
一個被海包圍的城巿,國際海洋航道,人彷彿有很多出路。在亞洲大陸的Kadikoy碼頭,包着頭巾的女人,坐在小石柱上,面向着海峽,身邊比她龐大的行李,跟她一樣,都在等待下一個目的地。黃昏之時,從亞洲望向歐洲,中間有一個少女塔(Maiden'sTower),傳說中的少年,為了到歐洲那邊見見心上人,游泳幾公里,不幸被巨浪吞噬。多情的土耳其人,為少年事迹修一座塔,讓人永遠仰望遠處那個美麗身影。
與海為朋的伊斯坦堡,柔美月光照出海上一度銀河。雨果寫詩,月光在博斯普魯斯海浪上跳舞,想該如此,生活本該如此。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