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周記:收緊水喉 力度不足 - 劉兆昌

老樓周記:收緊水喉 力度不足 - 劉兆昌

通脹使市民必須為求自保,把儲蓄轉變資產,港人不會買金、買油放在家裏,買樓買股具穩定回報,資金湧到樓市的形勢,並不會因政府訂立三年後新供應量而轉慢下來,為避免銀紙貶值,買樓抗通脹的想法凌駕於打擊樓市政策。

政府威信不斷受打擊

一直以來,買樓除了自用外,還有投資因素,只要回報高於通脹率和求過於供,升勢持續,由2003年至2012年,這種觀念根深柢固,短期改變這種投資思維並不容易。
因此料政府縱使連環推地來遏止樓價升勢,過去事實證明效果不彰,往後或再有其他抑壓需求之法。
抑壓需求之法很簡單,只要收緊銀根,買樓的人不容易向銀行借到錢,成交量便率先回落。
正如多次樓市調整期,銀行按揭緊鬆所造成的威力很大,即使豪宅不用借錢,但一般中小型住宅普遍亦需要向銀行借貸才能上會,對於非自用性的按揭成數多一些嚴格限制,便造成實質威力使價量齊跌。
老樓一直強調,若要抑壓樓價,需要長短棍兼施,除了量的增加外,還須抑壓求的願景,兩者結合才能收效。
當然打擊炒樓措施可短期使樓市健康化,但通脹來臨卻擾亂了市場正常化,加上低息扭曲了市場訊息,卻不斷製造新需求,形成需求嚴重拉鋸,造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盛傳銀行對過度投資的客戶降低按揭上限,至於能否成事,那便要看金管局如何向銀行發出清晰要求和執行力度,初時必對樓市產生心理影響,銀行是否跟從卻是另一個關鍵。
老樓認為,政府威信不斷遭受到民間質疑,打擊樓價力度不足,在內部諸多掣肘下,變成無牙老虎。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