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駕路:港產環保車 太陽能床出戰

私駕路:港產環保車 太陽能床出戰

縱使香港並無汽車工業,但睇到一街都係車,就知港人對車的「需求」。近年講環保,各樣混能車、純電動車都逐漸獲支持。最近一班大專生獲得商業機構贊助,參與蜆殼舉辦的環保車馬拉松賽,以自家製太陽能車代表香港出戰,加油!
記者:蕭漢祥
攝影:蔡家輝、劉永發

平均時速30公里

八位青衣IVE同學將代表香港首次參賽。

環保汽車馬拉松賽目標好簡單,就係「用最少的燃油,走最遠的路!」即係鬥慳能源。這比賽今年踏入第28屆,亞洲賽區就只係舉辦到第三屆,讓亞洲地區的大專生有份參與。而香港有代表參加亦屬首次,由青衣IVE八位大男孩擔大旗,背負稱為SOPHIE車隊的名號,出戰其中的太陽能汽車組賽事。遠望今次港隊的作品,外形簡直有點像一張床!車身尺碼為3×1.1×0.9米,同學話目的是增加車身面積,提供平台裝上三平方米大的太陽能發電板,最大功率達到384W。電量由零至充滿只需35分鐘,平均車速達每小時30公里,即使單以電池能量推動下,行走距離都有15公里,即係大約由觀塘apm,以最短路徑駕駛到葵芳的距離,成績相當唔錯囉!

不單止採用碳纖車身減輕車重,像一張床般的車形更有助減低風阻。

儲電池隱藏於後面,總車重達60公斤。

做車手要纖瘦,但這位同學得49公斤,就太瘦喇。

碳纖車身倒模砌成

同學們主要分為車身及機械裝嵌、電池能量管理、程式及數據處理等,分工合作。對於一班正修讀機械工程、電機工程的學生來說,參與這比賽當然不像課外活動咁輕鬆,整部太陽能車由零開始,由電腦設計車身、電路及風阻系數等,亦要搜集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及馬達的耗電量,左計右計,最大挑戰是時間,同學話:「今年二月先知參與比賽,只得四個月時間設計及製作,真係好趕!」另一難題是車身製造,黑灰色的車身全由碳纖物料倒模砌成,但首個製成品因硬度不足,成為失敗之作。後來得到贊助商提供物料,才能製成既輕且硬的車身。但當物料凝固後,脫模一刻,因車身部份位置相當鋒利,令多位同學確實地被車,在車身沾上血和汗。這班同學將前往馬來西亞雪邦F1賽車場,出戰下月初的賽事,與140支隊伍比拼。

全車裝上的太陽能發電板,達到三平方米。

安全至上,車上備有緊急關閉系統。

方向桿設計非常簡單,未知神秘按鈕有何用途。

除了安全帶,設計還須讓車手可在十秒內逃離車廂。

歐洲賽事早前完結,賽事地點更在街道上舉行。

賽制具規模

雖然賽事只供16至28歲的在校同學參加,不過當中的賽規可謂非常專業同仔細,例如賽制分汽油、柴油、替代汽油、替代柴油、燃料電池、插電式電池及太陽能車一共七組,以安全、技術創新、環保設計等多個範疇設獎項。同時,比賽汽車的設計亦有多重規限,例如車身大小,駕駛員及裝備重量亦有規定,參賽車輛也要符合安全檢定,如防火、安全帶,以及駕駛員必須在危急情況下,十秒內能逃出車外的要求,絕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