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安電傷少婦頸留兩吋疤治療肩痛出事 拒認失誤

港安電傷少婦頸留兩吋疤
治療肩痛出事 拒認失誤

【本報訊】「真係無啦啦整撻『喇』(疤)!」阮小姐去年7月右肩受傷,前往香港港安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肌肉受傷,安排她接受物理治療,怎料四次電流治療後,後頸出現兩吋長的灼傷傷口,形成明顯傷疤,她不滿醫院推說為物理治療副作用,事前卻從未清楚說明,拒為事件承擔責任,有推卸責任之嫌。
記者:陳兆剛 莫家文

阮小姐(年約30歲)於去年7月中被途人撞到右肩受傷,當晚到司徒拔道香港港安醫院求診,醫生診斷為肌肉受傷,筋骨沒有受損,亦沒有明顯傷痕,安排她翌日接受物理治療,療程共四次,每次20分鐘,分別在兩天內進行。

阮小姐在港安醫院接受四次電流治療後,後頸出現兩吋不淺的傷口。陳兆剛攝

事前無提有副作用

物理治療師先在阮小姐肩頸貼上連接儀器的貼片作電流治療,她形容電流刺激肌肉時有正常抽動,但沒有感到異樣,她同日接受兩次治療。翌日她再到醫院接受第三次物理治療,接上電流一段時間,右肩突然不受控地猛烈抽動至貼近面部,痛得她大叫,「個物理治療師入嚟問乜事,我話好痛,佢除咗貼片熄機就走咗」。
同日下午,阮小姐第四次接受治療,她形容肌肉抽動程度與首兩次相近,但當晚丈夫發現她後頸有兩吋傷口,而且傷口不淺,立即再往港安求診,醫生證實她後頸灼傷,但未能斷定受傷原因。
阮小姐就事件與醫院交涉多月,院方答應支付治療傷口及來往醫院交通等費用,但否認傷口的造成與儀器有關,至於是否涉及人為失誤,則未有交代,只為她安排皮膚科治療。阮小姐不滿醫院稱傷口與有關物理治療可能造成的副作用相符,且由始至終,從沒有醫護人員告知她治療會有這種副作用,她先後向衞生署及物理治療師管理委員會投訴,但未有結果。
從事跨國企業的阮小姐說,為整潔起見,日常見客都會束起頭髮或梳髻,但現時不敢束起,怕被看到後頸明顯的傷疤,她形容事件:「真係無啦啦整撻『喇』(疤)!」

頸部遭灼傷的位置留下明顯疤痕,令阮小姐不敢束起頭髮。

加設終止鍵減意外

港安醫院回覆稱,阮小姐接受四次物理治療前後,物理治療師都為她作評估,包括解釋治療細節和檢查皮膚狀況,治療過程中,阮小姐不曾表示不適或要求中斷療程,直至出院也沒有表示過不適。港安強調,是次為個別事件,事後檢查有關器材狀況良好和安全,為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已加設「終止」鍵,病人可以隨時自行終止治療。
英國倫敦大學臨床皮膚學碩士陸宏隆醫生表示,灼傷造成的傷疤是對皮膚的永久破壞,沒法完全清除或還原,只能稍為撫平傷疤和減淡色素。

阮小姐到香港港安醫院治療頸痛,怎料反而造成頸部灼傷。

特稿
電療感痛楚要嗌停

透皮神經電刺激(TENS)的物理治療尤如雙面刃,既能紓緩痛楚,但又可能電傷肌肉,有物理治療師指,病人接受治療時,醫師會不停詢問病人感覺,若病人感到痛楚便應即時要求減量或停止。
物理治療師呂永恆表示,透皮神經電刺激(TENS)的物理治療主要是利用電療儀器,透過電極通過肌肉受傷的位置,從而達致鎮痛的效果,但他提醒接受治療的病人,必須先由物理治療師專業判斷,根據體質確定電量。
他表示,為免電量過大,物理治療師一般會在逐步增加電流量之際,不斷詢問病人的感覺,若感到麻痹或猶如針扎便屬正常,若感到明顯痛楚便顯示電量過大,病人應即時向醫師表明停止或減量,否則會進一步電傷肌肉,甚至令神經及細胞壞死,不可不防。
《蘋果》記者